老河口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建鄂州机场,挖到文物怎么办湖北基建考古 [复制链接]

1#
北京中科忽悠 http://pf.39.net/bdfyy/zjft/161225/5154125.html

“扮靓”重大工程“赋彩”全面小康——湖北基建考古纪实

“神鸟”三足乌造型金饰

6月13日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主题是“文物赋彩全面小康”。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前,我省考古传出喜讯:作为继三峡、南水北调工程之后全省最大的文保项目,湖北国际物流核心枢纽项目(鄂州机场)文物保护项目竣工并通过验收,考古成果丰硕。

我省文物资源丰富,近年在水利、交通、能源等基建考古方面硕果累累,文物工作有力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助力实现全面小康社会。

鄂州机场文物保护项目

我省基建考古典范之作

湖北国际物流核心枢纽项目(鄂州机场)(以下简称鄂州机场)是国家航空领域补短板项目,是我省“一号工程”。

省文化和旅游厅文物保护与考古处处长陈飞介绍,在湖北国际物流核心枢纽项目建设指挥部、鄂州市政府、湖北国际物流机场有限公司的积极支持和大力配合下,省文化和旅游厅组织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鄂州市博物馆等12家单位22支考古队伍,对机场建设核心区域内27处文物点实施考古发掘,截至年12月31日,实际完成勘探面积近90万平方米,完成发掘1.26万平方米,考古发掘工作圆满交卷。

考古会战“热火朝天”

确保项目顺利完工

“重大工程工期紧张,考古时间的长短,直接影响着重大工程进度。”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方勤称,在省文化和旅游厅协调下,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提前组织队伍,投入到该项目的文物保护及抢救中,鉴于时间紧、任务重,以该所力量为主导,联合11家有资质的单位实施合作考古,并委托专业机构和人员全程监理,聘请知名考古学家组成专家组予以指导。

获国家文物局批复后,22支队伍迅速行动,组织精干技术力量,调配相关物资,及时进驻所负责的文物点,依法依规开展考古勘探与发掘工作。

“加班加点、挑灯夜战是常事,考古现场可谓热火朝天。”该文物保护项目监理、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教授贺世伟说,该项目规划科学,人员与经费保障有力,管理程序规范到位,监督检查措施得力,各发掘单位体现出高度责任感和专业精神。经80余天考古大会战,发掘任务在省政府规定期限内保质保量地完成,并通过了项目专家组及主管部门的验收。

高科技考古、多学科考古

十八般武艺都用上

我省基建考古树立课题意识,围绕长江中游文明进程、矿冶考古、青铜文化等学术课题,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展多学科研究,取得良好效果。

以鄂州机场文物保护项目为例,考古发掘中动用了多种先进设备,使用无人机、RTK等设备航测;使用绘图软件建立地理信息系统;采用三维扫描仪完成每个墓葬的三维影像记录;采用便携式光谱测量仪检测土壤元素及出土遗物元素含量信息等。

此外,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科技考古部及时前往发掘现场,进行多学科的样品提取与数据检测分析。冶炼遗址发掘中,冶金考古人员对冶炼遗迹进行样品提取与数据检测;环境考古人员对土壤微元素进行检测分析,对窑炉及红烧土烧成温度等进行实验室分析;植物考古人员充分选取土样及陶器样品,对遗址内植物、古人类生活残留物遗存进行实验分析。瓷窑发掘过程中,专业人员现场提取样品后,对陶瓷器进行烧成温度、产地、工艺、釉料成分、釉料产地等方面实验分析。

“多学科发掘和科技手段在田野一线的广泛应用,使现代考古工地显得比较‘炫酷’,十八般武艺全用上,比‘一把洛阳铲走天下’的时代有很大进步。”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新一代考古人李晓杨说。

鄂州机场建设核心区域文物点分布图

考古成果丰硕

为三国古都名片增色

此次鄂州机场文物保护项目,发掘出土文物数量多,类型丰富,学术价值重大。据不完全统计,共发掘墓葬座、窑址20座、灰坑10处,出土青瓷、陶、铜、铁等各类重要文物余件,标本近万件。

主要收获是发掘了一大批数量众多的六朝墓葬,出土大量精美金银器与瓷器。其中,对边山墓群、梅家湾墓群等发掘的大型东晋墓葬,等级较高,出土的三足乌金饰等多件精美金器,具异域工艺风格,意义重大。贺世伟教授认为,三国、两晋时期,武昌地区乃至整个江南对外文化与经济交流相当繁盛。此外,吴小桥湾墓群出土一枚“军司马”铜印,也是本次考古重要发现,专家推测当时鄂州或存在一定军事组织。

除六朝古墓外,本次考古还发掘多处唐宋窑址和手工冶铸遗址。其中,余家山唐代龙窑为湖北地区罕见。朱家咀唐宋冶炼遗址发现2座窑炉基底及其附属的柱洞遗迹,这类比较完整、功能互补的组合遗迹,在我国冶炼型遗址中不多见。

随着基建考古推进,文物资源在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壮大文化旅游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鄂州市博物馆馆长秦昌林称,本次发掘一大批六朝墓葬,出土大量重要文物,对研究鄂州古代历史文化、丰富鄂州地区的文化底蕴,具有重要意义。

方勤称,三国时期,吴王孙权定都武昌(今鄂州),鄂州三国遗迹、文物丰富,也是我省唯一曾做过都城的城市。此次一大批包括三国墓在内的六朝墓葬的发掘,从多方面再次证实鄂州在三国时期的重要地位。这些基建考古成果,为当地进一步擦亮三国古都这张历史文化名片提供重要契机。

拓片(东晋纪年砖)

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考古

提升“一号工程”内涵

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是年省政府“一号工程”,也是当年“全国有影响力十大水利工程”之一。它的建成极大改善鄂北地区长期缺水状况,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深远影响。

多项重要发现填补资料空白

本次考古发掘所获遗物的类型和数量非常丰富,据不完全统计,33处文物项目点发掘出土文物超过5万件,其中较为珍贵的小件文物有件,涉及日用生活器、生产工具、建筑器具、丧葬用器等各方面,体现了各时代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状况。

其中,襄阳襄州区发现的燧石石器,弥补了当地旧石器时代考古的空白;老河口杨庄元明遗址发现大量来自龙泉、景德镇的精美瓷器,首次以考古发掘揭示这里可能是古代贸易通道上的重要集镇;广水大汪家湾墓地发现北周到隋代墓葬,出土琉璃、玛瑙串珠,为湖北省首次发现,揭示了这一时期当地与西北少数民族存在交流。

1.7米到8.5米东周到元明井深变化大

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田野考古项目,原计划工期要6个月,经周密安排,4个月内完成,将考古发掘用地提前交付建设单位施工,得到各方高度评价。

其间,考古发掘过7口水井,4口东周时期的,1口汉代的,1口元明时期的,大部分分布在鄂西北地区,仅一座分布在偏东的随县。水井多采用土坑砖壁的方法建成,井的深度从1.7米到8.5米不等。东周以来,水井的深度逐渐加深,说明当地缺水的状况逐渐加重。

这几口水井的发掘,为了解历史上鄂北地区水资源利用情况提供了珍贵的考古资料,也增强了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实施的历史意义,提升了工程内涵。

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考古出土珍贵琉璃、玛瑙串珠

武襄十高铁考古

进一步证实“随枣走廊”历史意义

湖北地处长江中游,得九省通衢之便利,铁路、公路等交通设施建设项目众多。近年来,配合铁路建设实施的文物保护工作有武襄十高铁、蒙华铁路、郑万高铁湖北段等近10项。

其中,武襄十高铁是武汉至西安快速铁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将是沟通华中与西北地区、东南沿海的国家战略大通道。文物调查发现涉及文物点42处,发掘工作取得巨大成果,共发掘清理出自新石器时代到明清时期墓葬座,另有大量房址、窑址、井、灶等遗迹,出土数量众多的各时代陶、瓷、铜、铁、金、银、玉、石、玛瑙等材质的文物,为研究湖北地区历史与文化提供了丰富的一手资料。

巧的是,武襄十高铁这条交通要道,与古代“随枣走廊”有部分重合。本次苏家河遗址等遗址的发掘,对探讨“随枣走廊”古代社会经济发展有重要研究价值,进一步证实“随枣走廊”是历史上重要的文化与经济交流通道。

出土一批金银器、瓷器的六朝古墓

近项目出土10万余件文物

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省博物馆会见印度总理莫迪期间指出,荆楚文化是悠久的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地位举足轻重。

我省丰富多彩的文物资源,是荆楚文化的重要载体。近年来,湖北经济建设处于快速发展期,水利、交通、能源等领域投资数额大、线路长,涉及文物资源丰富。省文化和旅游厅组织专业考古机构,实施了鄂北水资源配置工程、武襄十高铁、蒙华铁路等重大基建考古项目累计近项,发掘文物点约处,发掘面积10余万平方米,赢得工程部门及各界高度肯定。

据不完全统计,近5年来,我省基建考古发掘累计出土铜器、玉器、瓷器、陶器等各类文物10万余件,标本近百万件,极大丰富博物馆馆藏。

作为基建考古大省,湖北是全国仅有的开展过三峡、南水北调两大“世纪工程”考古发掘工作的省份,开创、积累了许多成功经验,在年全国考古工作会上,湖北作为先进典型做专题报告,获国家文物局及同行高度评价。

基建考古愈发规范、科学

为提高考古工作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率,湖北省文物主管部门始终坚持服务国家大局、服务文物保护、服务社会公众、服务基层一线“四个服务”原则,贯彻“既有利于文物保护,又有利于基本建设”的文物保护原则,积极与建设单位衔接配合,精心组织,合理安排,保障基建工程顺利实施。

在诸如鄂州机场等重大项目上,省文化和旅游厅及时组织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机构在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即全面介入,与工程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加强沟通,尽早开展考古调查和文物影响评估,为建设方案提出优化建议,指导工程选址时要避开文保单位和价值较大的文物点。

同时,增强基本建设工程中考古工作的主动性、计划性、科学性,严格按照《考古发掘管理办法》和《田野考古工作规程》进行。所有考古发掘项目依法报批;发掘现场普及施工围挡、标识牌、说明牌等;推广文保实验室、文物标准库房及“湖北省文物管理信息系统”“考古工地数字化管理平台”等信息系统。

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不断提升基建考古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大型项目还委托专业监理机构,对考古工作全流程实施有效监管,确保项目高质量完成。

文物保护成果更多惠及群众

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

我省做好基建考古发掘的同时,大力宣传推介文物资源,做好公众考古,不断通过各类平台加大宣传重大考古发掘项目,在考古工地举办各类讲座,向当地群众、学生、企事业单位等开放发掘现场,走进博物馆举办重大工程出土文物展。

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称,我省基建考古不仅保障重大工程的顺利实施,提升重大工程的内涵,还让文物保护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使群众坚定文化自信、传承中华文明,增强凝聚力和创造力,为决胜全面小康作出重要贡献。

遗迹完整的宋代窑址

文物赋彩全面小康

今年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我省文博系统围绕“文物赋彩全面小康”,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宣传传播文物工作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全面小康社会方面的显著成绩。

6月13日当天,国家文物局主办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场活动《文物“潮”我看》大型融媒体活动,荆州熊家冢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湖北省博物馆参与接力直播,取得良好反响。其中,由央视频、湖北日报融媒体等平台联合直播的“云考古”,带网友走进熊家冢,线上体验考古发掘,感受文化和自然遗产风采,吸引数百万网友在线收看。

熊家冢遗址是一处规模宏大的楚国高等级贵族墓地,自6年起,荆州市博物馆对部分殉葬墓、车马坑进行考古发掘,出土余件以玉器为主的珍贵文物。今年3月31日起,考古队在祔冢殉葬墓地重启考古发掘,目前已发掘8座墓葬,按照考古操作流程进行解剖式发掘外,还邀相关专家来工地进行跨学科研究。

据了解,3月中旬起,我省各地考古队已陆续复工复产,在做好防护的同时,紧锣密鼓着手考古发掘。其中,配合屈家岭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屈家岭遗址东部台地、土地山遗址点进行发掘,发现一批重要遗迹、遗物。

此外,鄂州机场考古等去年结束田野发掘的项目,已进入室内整理环节。枣树林曾国墓地考古项目复工后,积极进行室内清理,准备“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活动相关资料,最终成功入选。

为配合我省各地经济建设,一批基建考古项目迅速启动。其中,武胜门遗址考古发掘是配合武汉地铁5号线工程、和平大道南延(中山路—张之洞路)道路工程开展的项目。武昌区政府将武昌古城武胜门纳入保护规划,拟对该城门建筑群遗迹进行保护性利用,展示遗迹景观,打造古城门历史文化主题地铁站点。

年7月,武昌区政府委托武汉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史载区域开展考古勘探工作。年,考古队发现了武胜门遗址的瓮城。

今年,武汉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继续在此开展考古发掘,副所长许志斌介绍,将着手联系复工复产事宜,今年要发掘的是武胜门遗址中轴线门道系统,已发掘出包括城墙夯土、道路等在内的部分明清遗迹。考古发掘将全面揭示武胜门遗址面貌,对保护武昌古城、提升城市品位意义重大。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