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河口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户口权利变现的一个标本vcplddxy [复制链接]

1#

户口,权利变现的一个标本


临近毕业签约阶段,户口的热度不断升温。上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与腾讯教育频道联合实施的一项调查(有3518人参与,九成以上是青年)显示,77.1%的人认为,找工作最好能解决户口。当被问及应届大学生毕业年薪是多少才能弥补户口所带来的影响时,67.8%的人认为,年薪超过10万元以上才能弥补户口所带来的损失和影响,(《


    中国青年报


    》4月21日)


    7成多的人认为找工作最好能解决户口,而6成多的人则认为年薪过10万才能不要户口,比较这两组数据,得出一个耐人寻味的结果:作为一种稀缺资源,户口是非常重要的,而作为一种权利(名正言顺地在一个城市生活),它却又是可兑换,可变现的,直接可以用金钱来冲抵。


    这正是户藉制度目前所面临尴尬的一个生动注脚:取消户藉制度的呼声近些年来已经强烈到不能再强烈的地步了,但在压力之下,有关部门仍然以“条件不成熟”为由,一再拖延和搪塞,隐含的逻辑是:户藉制度仍有在发挥着作用。但现实告诉我们,这是一种什么样的作用呢?它只是对一部分人有效,而对另一部分人无效,或者效果并不明显。更重要的是,区分两者的标准是如此的赤裸裸:年薪10万。当然这个标准具体多少还有待商榷,但至少,它提供了一个重新打量户藉制度的视角。


    户藉制度无疑应归入公共管理的范畴。倘若我们还承认公共管理应具备公平公正,对所有管理对象一律平等的话,那么对于户藉制度所表现出的某种逐利倾向,我们就不仅是对其合理性,而是对其正义性发出质疑。从管理对象的角度说,你只要有能力,就可以不受某种管理的限制,放弃某种权利,但这并不必然导致,公共管理就可以这样的结果来进行制度设计和安排。


    不可否认,许多权利是需要争取才能获得的,但前提是,公共管理者必然保证起点的公平,如果从一开始标准就是迷离的,甚至还有后门可走,那么,这就不是一个任何人都玩得起的游戏。可见,户藉制度实现的并不是有序的管理,而是打着深深歧视烙印的“陷阱”,它让许多寻梦的人进入其中,然后留下他们的奉献,再把他们的梦想挡在门外。这与一些依靠外来人员发展起来的城市,反过来再为外来人员设置准入门槛没有什么区别。


    由此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户藉制度改革的阻力这么大,少许破冰之举也只发生在一些中小城市,因为利益冲击太大。从这个意义上说,户藉制度相当于为城市提供了一个贩卖权利的机会,输家永远都是那些数不清的外来人口,哪怕你获得了成功,也难免被剥夺。因为我们知道,权利可以失去和获得,但不可变现。(本文来源:四川在线


    作者:吴盟初)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