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医院专家微信特稿:世界流行方块字
“不懂汉语就无法理解中国文化……我认为学汉语是领会中国文化的第一步,”在韩国外国语大学中国语部学习汉语的学生朴韩哲说
新华社北京10月27日电 特稿:世界流行方块字
新华社唐迎 报道员塔玛拉·特雷克尔
提到大山,许多在中国的外国人可能会感到些许嫉妒。这个金发碧眼、魅力十足的加拿大人讲一口流利的汉语,这使他在中国成为家喻户晓、深受喜爱的明星。
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正在体验学习汉语给他们带来的实惠。英国人卡里姆·拉什迪在上海新元素饭店工作5年了。“只有学会如何跟中国人直接交流,才能了解他们的所需,才能得到他们的尊重,”拉什迪说。
高朋商业发展经理、美国人布拉德·佐米克也是凭能说比较流利的汉语和两年在中国的工作经历在激烈的求职竞争中胜出。
汉语热正在升温
许多数字表明外国人学习汉语的热情正在升温。2010年,5.3万人参加了评定非母语人士汉语水平的中国汉语水平考试(HSK),而2007年这一数字是4.8万。
根据去年12月发表的美国现代语言协会的一项调查,美国高校中,汉语在学习人数的排名中列第七,学习人数自2006年增长了18%。截至2009年秋,超过6万名美国高校学生在学习汉语。
国外一些从事汉语教学的人士也注意到这一点。位于华盛顿的美国国际语言学院外语协调员弗朗西斯科·托德告诉新华社:“的确如此。我们的统计显示,无论是报名上课学习汉语的,还是请家教学习汉语的人数都在快速增长。”
德国海德堡大学汉学系的鲁道夫·瓦格纳教授说,越来越多的德国学生希望学汉语。“上世纪80年代,每年只有12名到15名学生来这里学汉语,现在平均每年来这里的新生人数上升到80名左右。”
为了满足不断提高的对汉语语言和文化学习的需求,中国2005年开始在世界各地和当地学院和大学合作建立孔子学院,迄今已建立300多所。来自全球孔子学院的统计数字也表明汉语热正在升温。
在墨西哥,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孟爱群说,来孔子学院学习汉语的人数去年达到700人,比2009年几乎翻了一番。莫斯科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任光宣说,2008年学院建立时只有70名学员,今年猛增至200名。
遥远的非洲情况同样如此。肯尼亚内罗毕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撒德全说,2010年来申请学习汉语的人数超过300人,是2006年的10倍多。
在美国西北大学教授汉语的顾利程教授对此简要地概括说:“(汉语热升温)趋势非常明显,正在稳步、持续地增长,增长,再增长。”
汉语热原因何在
在外国人眼中,汉语是世界上最难学的语言之一,光是练习四声就不容易,更何况还要一笔一画死记硬背汉字写法。但为什么近年来出现了这么多人热衷学汉语呢?
专家解读原因,其中全球化和经济发展提供的机会是最常被提及的。“原因再清楚不过了。中国为世界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有*府层面的,私有企业的,制造业的,还有当外语教师的工作,等等,”美国国际语言学院的托德说。
韩国国民大学教授钱兢认为,一些学汉语的韩国学生一开始是奉父母之命,他们的父母认为掌握汉语能使自己的子女在就业市场占据优势。不过一旦这些学生掌握了汉语,了解了中国,他们就会逐渐爱上中国。
在非洲国家毛里求斯,情况类似。“在毛里求斯,掌握汉语几乎意味着找到了一份收入颇丰的工作,意味着事业前途一片光明,”毛里求斯中国文化中心汉语教员、来自中国的志愿汉语教师程豪杰说。
肯尼亚内罗毕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撒德全说,在中国经济迅猛发展、在世界舞台上起着越来越重要作用的情况下,各行各业对外籍汉语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这反过来引起更多的人对学汉语的兴趣。
莫斯科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任光宣也把中国快速增长的经济和*治影响力与目前俄罗斯人对汉语的狂热联系在一起。“许多俄罗斯人,尤其是知识分子,渴望了解中国经济成就,学汉语能够帮助他们深入了解中国和她的人民。”
事实上,中俄两国领导人把2010年定为俄罗斯“汉语年”,甚至梅德韦杰夫总统本人去年参观中国大连外国语学院时,也曾表达在退休后上课学汉语的兴趣,“汉语和俄语一样难学,但汉语非常有意思”。
德国著名乒乓球运动员波尔在汉语学习方面则已领先一步。他今年年初开始在德国杜塞尔多夫孔子学院学习汉语,并打算在今后的中国之行开展自己的“乒乓外交”。“我想和我的朋友和对手们交谈,我希望能在一至两年内能和中国人对话,这是我的目标。”
还有一些人学汉语是因为被中国五千年文化历史所吸引,他们深信学汉语是打开这座宝库的钥匙。
“不懂汉语就无法理解中国文化……我认为学汉语是领会中国文化的第一步,”在韩国外国语大学中国语部学习汉语的学生朴韩哲说。
雅克布·吉勒是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密尔沃基分校的学生,他最初也是被中国文化和历史所吸引而开始学习中文。“我认为学习汉语使我有了不同的世界观来看待和审视文化问题和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
比利时鲁汶大学孔子学院院长维姆·波莱教授认为,在教授汉语基本知识的过程中,让学生了解中国文化是不可忽视的环节。“我们给学生讲中国习俗,我们教导他们应尊重这一伟大的文化和人民,”他说。
从广义的角度说,学习另一门语言有助于消除和避免不同文化间的误解。“汉语就像是一根导管,也像一座桥梁。通过学汉语,我的美国学生们可以逐渐了解中国和中国人民,”美国西北大学的顾利程说,而许多学生过去或多或少对中国存在一些误解和偏见。
他说,学汉语不仅意味着“读万卷书”,还意味着“行万里路”。如果真正到中国来,亲自和大街上的、商店里的中国人交谈,就不愁不了解中国。
汉语教学的挑战与展望
尽管越来越多外国人想学汉语,但真正掌握汉语并非易事。光是学汉语四声和写汉字对于不少外国人来说就相当费劲。
莫斯科大学汉语学生布金娜·薇拉说,4年下来,起初和她一起选择汉语专业的150名学生最终只“幸存”不到60人,其他人都知难而退了。“我也觉得难,但我没有放弃,因为我的梦想就是到中国去。”
对于如此多学生半途而废,教师们面临的挑战可不小。肯尼亚内罗毕大学孔子学院教师石禹说,教师如何能保持学生的兴趣和热情非常重要,而这也是他们的主要研究课题之一。
墨西哥尤卡坦自治大学孔子学院教师瞿嵩明在强调保持学生兴趣重要性的同时,还希望能有一本适合墨西哥学生的教材。而这正是汉语教学中的另一个热议话题——汉语教材匮乏和针对性问题。
第十届汉语桥比赛参赛者、墨西哥学生佩德罗·埃尔南德斯发现,在他的祖国学汉语,没有合适教材是主要障碍,所以他希望有朝一日能到中国学汉语。
在国外学汉语,没什么机会跟母语是汉语的人直接交流是另一大问题。在北卡罗来纳大学孔子学院学汉语的艾琳·布里克非常喜欢汉语,但苦于找不到合适的人交流,她觉得学到的东西无用武之地。
美国芝加哥孔子学院院长杨静悦认为,让汉语学习者有机会到中国去是十分重要的,到过中国的学生相比那些从未到过的学生,对中国的理解和感情都更积极和深厚。
教师资源短缺是另一大挑战。杨静悦认为,这是芝加哥孔子学院发展的最大障碍,因为学院缺少资金雇佣更多老师来满足日益增长的汉语学习需求。
既然机遇和挑战并存,那么这股热潮会持续多久呢?学习汉语是否只是大部分人的心血来潮?美国芝加哥附近的北奈尔斯中学学生达米亚娜·安多诺娃认为这并不是一时的时尚。“就是因为中国开始在世界上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从经济角度讲,如果你计划有所作为,无论是旅行或是做生意,先掌握语言都是明智之举。”(完)(综合新华社岳玉苓、宋盈、荣娇娇、张保平、陈怡、郑启航、王雅楠、张代蕾、刘莉莉、田野、缪晓娟,报道员李大玖、特德·雷金夏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