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河口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问答 » 宛南书院见证南阳抗战历史直播南阳
TUhjnbcbe - 2024/5/20 5:39:00
市场营销求职招聘交流QQ群 http://www.dashoubi.org.cn/e/wap/show.php?classid=3&id=268429

讲述:乔治邦整理:庹文相

“抗战树”通讯员张栩宁摄威猛的石狮雄踞市实验中学门前。记者庹文相摄

年,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后,颠沛流亡在外7年的宛南书院师生也重返校园。

他们惊奇地发现,离开校园时,那棵原本种在花缸中的纤弱柏树,因日军炮弹将缸炸烂而落地生根,7年间竟长成一棵小树。

感叹这棵树生命力的顽强与独自坚守,一个名叫孔庆琳的校工遂将其移植到“学以致用”堂前。后来,大家便把这棵树唤做“抗战树”。宛南书院,也就是如今的南阳市实验中学所在地。

宛南书院,始于公元2年的东晋弥陀寺,15年起在古寺创办学府,后庙学并存,清乾隆十六年(年)南阳知府庄有信废寺定名为宛南书院。清末废科举兴学堂,宛南书院又历经宛南中学堂、河南省立南阳中学校、河南省立第五中学、河南省立南阳中学、南阳市第一中学、南阳市实验中学等发展阶段。

从年到年,日军曾五次进犯南阳,南阳军民同仇敌忾、保家卫国,用生命与鲜血谱写了一曲曲惊天动地的抗战史诗。

宛南书院,这座曾经香火鼎盛的古寺、曾经书声琅琅的学堂,一度成为南阳抗战的大本营。

《河南省立南阳中学旧址碑》记载:九一八事变后,南阳中学党支部主持学联开会,研究制订宣传计划,组织师生游行示威,举行抗日救国运动大会,通电全国,团结一致,共御外侮。全校师生成立抗日救国义勇军,加授军训课,时刻准备上前线;臂戴黑纱,以示决心,联合城内各校师生,到行政督查专员公署请愿,要求开展“锄奸运动”;走上街头演出活报剧,揭露日军侵华罪行,展现东北同胞苦难,激励人心士气,同仇敌忾,救亡图存,直至抗战胜利。

中共南阳党史记载:年,根据南阳中心县委指示,学生党员王黎、王斌等人考入省立五中,重建党小组,次年改建为省立五中党支部,郭以青等人相继入党,1名党员成为南阳城区学运的核心力量。

时光荏苒,关于这座书院和南阳抗战有关的历史湮没在流光云影里,鲜为人知。三十多年前笔者在此求学时听到的只言片语,也一直如那棵纤细的柏树迎风生长,强烈呼唤着我的寻访和记述。市实验中学教师李玉志多年来潜心宛南书院历史研究,有《宛南书院故址文物查考》初稿赠我,使我在寻访的基础上,有了这些资料做支撑。

清代知府庄有信手书的“道义渊府”四字匾额,今天改挂在巍峨雄峙的总讲堂,年重新修葺时恢复了歇山顶挑檐形制。

年11月,时任北京大学教育长、南阳籍考古学家徐旭生曾在此作抗日动员报告:“偌大的中国,放不下一张宁静的书桌。”时隔七十多年,这句话所蕴含的爱国热情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依旧令人热血澎湃。

年10月,在县文庙大殿(今新华东路原新华宾馆院内),郭以青、袁宝华、张剑工等发起的宛属平津同学会召开成立大会;旋即各地成立分会;南阳妇女抗日后援会、抗敌救亡宣传团等组织也相继成立,抗日图存的思潮在南阳沸腾。

这年冬天,战局紧张,河南省部分机关、学校陆续迁至南阳,救亡团体、知名人士、抗日武装等也纷纷来到南阳。次年8月,日军集结重兵再次进攻河南,为安全起见,宛南书院师生西迁至内乡,年4月又迁移至陕西渭北岐山周公庙。

战火逼近,钟声沉寂,喧嚣热闹的校园人去楼空;军号嘹亮,这里成为南阳抗战的大本营。今天学校南门门前的那对石狮,怒目圆睁,威猛矫健,蹲守在学校东门两侧,成为宛南书院和南阳的守护神。

其实,宛南书院与行伍结缘也不是头一回。辛亥革命爆发时,马云卿率河南旅鄂奋勇军光复南阳,入城后,民国南阳首任知府杨鹤汀即安排其部暂驻扎于此二十余日。

狼烟起,江山北望;马长嘶,剑气如霜。年冬天,宛南书院东大门挂上了“南阳抗日警备司令部”白底黑字的牌子。

南阳抗日警备司令部就位于“学以致用”的中讲堂。

年月,日本鬼子组织7万人进攻南阳。当时黄樵松部余人驻守南阳,主要任务是牵制日军,把南阳作为老河口的屏障。为表誓死抗敌的决心,鼓舞士气,师长黄樵松给自己准备了棺材,抬棺上阵,誓与日军血战到底,与南阳共存亡。黄樵松部在马武冢、玄妙观、卧龙岗三个战略要点,四二九团三个排歼敌近千人,将士们发誓打到最后一颗子弹,流尽最后一滴血,全部壮烈殉国。黄樵松部一直血战到月0日,牵制阻击日军10天,在完成阻击任务后,为避免无谓的牺牲,接上级命令,黄樵松部奉命撤出南阳。当夜撤离时,黄将军心意难平,赋诗言志:“别矣南阳城,回顾复回顾,红杏暗送香,白水牵衣诉。”

日军占领南阳期间,宛南书院亦落入日军控制并成为日军军火仓库。西讲堂的外墙上,至今仍清楚地保留着日军进攻和空袭时留下的累累弹痕。这和经武门的辟建、万兴东大药房墙外的弹痕、卧龙岗宁远楼后墙上的弹坑以及《陆军68军14师团保卫南阳战役阵亡官兵纪念碑》等一样,是南阳抗击日寇、保卫宛城的铁血记忆。

如今,校园里还竖立着一块《魁星楼记》的碑冠,灵动纤巧的魁星楼原位于书院东南部,后毁于抗日战火之中。魁星楼碑记连同宛南书院碑记、文昌阁记等十几块碑刻鲜为人知,被隐匿在市第八小学南侧的围墙上。

“学以致用”中讲堂的东墙上原高高悬挂着一口铜钟,钟声清脆响亮,声震四方。当年,彭禹廷、董作宾、杨廷宝、郭宝钧等青年才俊都曾在这里闻鸡起舞;痛民族之艰难,惜神州之陆沉,那振聋发聩的钟声,更伴着隆隆的枪炮声,在这个古老的校园里交替回响,激励着南阳军民披肝沥胆,救亡图存。年,南阳市一中搬迁至新校区,特将此铜钟摘下珍藏。

民国教育家张嘉谋曾任宛南中学堂总讲习,在东讲堂西墙上题有一句话:“苟利社稷则不顾其身”,这和《左传》“苟利社稷生死以之”、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异曲同工,自古以来舍生忘死的民族大义与爱国情怀一脉相承。

宛南书院一直被尊为南阳的“文脉”。文武之道,一张一弛,故天下虽安,忘战必危。今年是抗战胜利76周年,我们于宛南书院钩沉南阳抗战故事,提醒后人警钟长鸣,勿忘国耻。

编辑:冯长顺

审核:李萍

终审:柏伴雪

1
查看完整版本: 宛南书院见证南阳抗战历史直播南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