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河口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常识 » 许昌禹州药材发展有多厉害以药都之名诠
TUhjnbcbe - 2024/6/9 19:28:00

一、城内居民大多以药业为生

药不到禹州不香,医不到禹州不灵

禹州位于伏牛山东段,资源丰富,城内居民多以药业为生,有"药不到禹州不香,医不到禹州不灵"之说。据《禹州市志》记载,元世祖至元元年(),禹州己成为药材汇集之地。相传在唐代,阳翟药市即萌芽。药王孙思邀曾在此地行医,着有《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收载多种药材及多个验方。死后禹州百姓在城区建"药王祠"纪念,并形成一条"药王祠街",今仍留街名。

宋仁宗年间,阳翟古城寺东产南星、白芷、菊花、薏米等,河南主簿梅尧臣游览阳翟,留下诗句:云外阳翟山,实与嵩山接。山中采药人,能自辨苗叶。"《钧州志》载:"阳翟己成为药材汇集之区,故农家深山大壑采药者往来不绝。阳翟紫金里盛产白菊、白芷、罂粟,杜仲森森成林,紫苏、薄荷、山药、百合、海南参、牛蒡子之类杂植蔬圃成片。

二、明朝成为全国性药材市场

明洪武元年(),朱元璋诏令全国药商集结至钧州(今禹州),钧州成为全国性药材市场,集散药材范围扩展到归德(今商丘)、怀庆(今沁阳)及河北祁州(今安国)、安徽毫州等地。明崇祯时全国药商己结帮而至,并在禹州筹建会馆、公房,可知当时药市己十分兴盛。

清代时己极其兴盛,有"药不到禹州无味"的说法。康熙二十五年(),禹州知州刘国儒招谏药商起药市于禹州城内南街,始有晋商专卖南参、血竭、沉香等珍贵药材,号称"洋货棚"。康熙年间(-),山西药商驻禹州经营药材贸易期间,在城内西北隅建成"山西会馆"。乾隆十三年(),州判刘洪瓒视禹州道路平坦,药市繁荣,遂将禹州辖区的密县洪山庙药商迁至禹州。禹州药市规模扩大,药店遍布城内数条大街,药棚遮天蔽日。"药材大会时间为农历三月,包括全国的绝大部分省份,外越西洋、南详,东极高丽,北极库伦,皆舟车节转而至。"《十三帮创始碑记》载:"禹郡药材会之兴,盖始于乾隆二十七年"。

乾隆二十七年(),因兵乱,禹州药市由南街迁至西关。时有大小药店余家,当时由清明节一个会期增加到春、秋、冬三个会期,分别以四月二十、八月二十、十一月二十为止期。此时每到会期,西北路内蒙的甘草、甘肃的大黄、当归及宁夏、青海等省的药材用驼运至洛阳、登封,途径阿林口,用人担、土车翻伏牛山进入禹州。南路两湖、两广、云、贵、川等省的药材如沉香、黄连、川芎、茯苓等由水路运至信阳老河口,装车经陆路转运至禹州;东南路苏、皖、浙、闽诸省的药材如浙八味、肉桂及进口南药,顺安徽蚌埠、界首水运至周口码头,转乘马车运至禹州。北方各省的药材则由黄河水运至郑州汜水下游,经郑入禹,东南亚、西洋、南洋一些国家的药商也曾到禹州做药材交易。

乾隆二十九年(),山西药商集资扩大了山西会馆的规模。道光二年()晋豫药商联合再次扩建山西会馆。咸丰元年(),禹州药行发展到40家,药棚80家,丸散铺70家,专为药材经营服务的人员达余人。同治十年(),各药帮会首集资创修十三帮会馆,同年,怀庆药商集资筹建怀帮会馆。民国十八年(),禹县有药行81家,药店家,药棚91家,丸散铺7家,从业人员人。

三、年形成三纵一横"药材街

年,禹县政协委员提出恢复药市经营。年药市在城南关御史坊街恢复运行,药行、药店数量倍增。年禹州中药材市场开始运营,占地亩,总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并有金融、食宿、运输、信息等配套服务,整个市场为东西三条街、南北一条街呈"王"字形,称"三纵一横"药材街。考察时在市场中如仍留有孙思邀立像,中街正口仍有"禹州中药材市场"的大字。但此市场己无一药肆,多为经营建材,当年之貌,皆不复存。2年5月,禹州药市迁至禹州中药材专业市场,药商皆搬迁至此。

感恩相遇,承蒙厚爱,我是小周周,喜欢请

1
查看完整版本: 许昌禹州药材发展有多厉害以药都之名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