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客户端—荆楚网消息(通讯员王雨濛)年5月30日是第四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当天,鄂州市各级科协、科技组织展开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
统计显示,截至目前,鄂州市建成院士专家工作站31个、科技创新平台10个、科普示范基地12个,并涌现出了一批像张秀荣、汪兵、闵自珍、胡敦全、汪学东、黄小林这样的优秀科技工作者。
张秀荣:小芝麻做出大文章
“大热天,从早上8点工作到下午3点,午饭都顾不得吃。”谈起张秀荣,鄂州市华容区段店益农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周兰华满是敬佩。张秀荣是益农农机专业合作社院士专家工作站首席科学家,在科研一线致力于芝麻种质资源和育种研究工作30余年。
自年以来,针对鄂州市芝麻生产模式落后、种植的品种不适合机械化等问题,她带领团队与相关部门进行合作,协同开展科研攻关。至年,团队在适合机械化新品种选育、机械化“七合一”联合直播技术、绿色轻简防控技术、机械化联合收获技术、机械化种植方法等方面取得一批创新成果,育成适合机械化芝麻新品种“中芝78”,获授权新型实用专利4项,形成国内发明专利6项,申请国际发明专利1项,改制芝麻联合直播机、联合收割机2台(套)。
目前,张秀荣研发的芝麻机械化“七合一联合直播和联合机收关键技术,已辐射到湖北老河口、江夏和安徽合肥、广东雷州等芝麻产区,被大面积示范应用。多地各级推广部门、同行专家、种植大户、合作社、企业等均给予高度认可,一致认为可加快示范推广,是推动我国芝麻生产模式转型升级的“变革性”技术。
汪兵:一片深情献“三农”
他认真肯干,善于专研,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耕耘二十多年,编有21万字的畜牧科普指导书籍;他长期坚持深入到贫困村推动科技助力产业扶贫,带动57个贫困户脱贫致富。他就是鄂州市科协专家库重要成员、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高级兽医师汪兵。近日,他被中国科协评为年度全国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先进个人。
从年从事畜牧兽医工作至今,他一直扎根在畜牧兽医防疫一线,是我市农业系统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代表,主要服务方向有畜禽疫病防控、检验、监测及技术推广等。他倾心尽力做好自己的工作,带领单位干群全面开展扶贫帮扶、非洲猪瘟监测检测、羊布病净化、动物血吸虫病查治、畜牧兽医达标整治和市场文明创建等活动。
目前,汪兵担任鄂州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支部书记兼主任。在工作中,他深知人才的重要性,先后引进华中农业大学4名硕士研究生。在他的带领下,我市畜牧科技人员及时开展高风险地区的双重监测研究,并有效做出疫病风险评估,大大降低了鄂州市养殖场户畜禽患病风险。
闵自珍:一线战疫“穆桂英”
“医用手套属于医疗废弃物,要丢到专门的回收桶里。”一名年轻医生刚把手套放在办公桌上,闵自珍立马提醒。作为鄂州市妇幼保健院的首席专家,闵自诊的细心让人印象深刻。正是这种严谨的科学态度,让她在抗疫中直面挑战,并圆满完成各项任务,被人们誉为一线战疫的“穆桂英”。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作为全医院,鄂州市妇幼保健院几乎承担了全市绝大部分孕产妇的收治分娩工作。“有些病人进院时没有任何症状,结果前一天做完手术第二天就发烧。”这种情况下,闵自珍亲自去查看,排查患者是否感染新冠病毒。
疫情期间,闵自珍冲锋在前,成功为多名高危孕产妇做了手术。“年轻医生的压力大,我们作为领导,是她们的坚强后盾、主心骨,我有经验,我要亲自去做,让她们放心,心里有底。”闵自珍说。
胡敦全:中药抗疫“排头兵”
从1月21日全面开展新冠肺炎防控工作开始,医院药剂科主任胡敦全就一直坚守在工作岗位上,多方联系货源,想办法组织运输,经常为一种药品打几十个电话联系,想尽一切办法全力保障防疫抗疫药品、消杀物资的供应。
在那段时间,胡敦全每天休息的时间很短。往往是当天从外地调回一批中药饮片后,他就连夜组织人员进行生产,第二天一大早就将煎好的预防中药送到全体医务人员手上。
虽然疫情防控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是胡敦全依旧没有掉以轻心。医院的中药药房,他熟练指导工作人员取药、检查中药制剂生产。随后,医院另一处办公区域,埋头做起中药资源普查工作。
汪学东:有一线希望就要付出百倍努力
“作为医护人员,面对疫情,要有科学的工作态度和无畏的奉献精神,只要病人有一线的生存希望,我们就要付出一百倍的努力。”医院副院长汪学东说。
1月23日,在医院被指定为收医院后,不断医院救治。汪学东说,当时气氛骤然紧张,他的压力也非常大,多天的时间里,他没有休息一天,“每天晚上只睡两个小时,有时候,半夜接到电话协调工作,忙完后就再也睡不着了”。
在这种情况下,他一方面要组织医护人员认真学习掌握防治新冠肺炎的科学知识,落实相关管理措施,保证一线医护人员不被感染。另一方面,还要给医护人员进行沟通,做他们的思想工作。通过汪学东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全院人员对防治战胜新冠肺炎疫情的信心更加坚定了。一些心理压力较大的医护人员也稳定了情绪,积极投入到一线的战斗中。
黄小林:像军人一样冲锋在前
2月3日,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耳鼻喉专家黄小林临危受命,医院开展患者救治,医院建设、运营和管理工作。一线医护人员离危险最近,如何保障他们的生命安全,是黄小林时刻放在心上的重点工作。
“N95口罩等防护物资,优先保障一线。”全院严格落实院感防控标准和流程,在防护物资十分紧缺的情况下,做到合理调配防护物资,确保临床一线医护人员按标准防护到位。他要求医务人员认真学习各版诊疗指南,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救治方案,做到“一人一方”。他要求各科科主任要带领青年医师对每一个病人进行查房,对在查房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提交专家讨论。
在指导一线抗“疫”的50天里,黄小林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使医院实现了救治和防控的双赢。“作为一名工作近40年的医务工作者,越是艰险越要向前。”黄小林说,在战疫中,只有像军人一样冲锋在前,才能挽救更多人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