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北日报头版刊发题为《“环”动襄阳城,能级再跃升——条条“交通线”蝶变升腾“发展线”》的文章,文中写道:
年,襄阳地区生产总值突破亿元,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加上中期万、远期万人口规模的城市架构,腹地的空间布局,延长城市引力和辐射的带动半径,都需要进一步深度打磨。
按规划,襄阳要组成40公里长的准快速新内环、55公里长的快速新中环、公里长的高速三环线。由此,形成该市发展的核心区、中心区和外围区。
上述提到的“中期万、远期万人口规模的城市架构”意味着什么?根据年《关于调整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的通知》,城区常住人口万以上万以下的为‖型大城市,城区常住人口万以上万以下的为I型大城市,城区常住人口万以上0万以下的为特大城市。结合《通知》来看,襄阳中期目标是I型大城市,远期目标是特大城市。万人口即I型大城市规模,万人口属于特大城市。年全国共有91市人口超过万,7省份万人口大市超过6个,经济大省湖北省武汉、黄冈、襄阳、荆州4个城市人口高于万,与福建、江西并列第五,较经济弱于本省的湖南还少2个。今年1月,武汉市年政府工作报告就已将自己视为“超大城市”,5月数据显示武汉上年人口总量.89万人,反超郑州成为中部地区人口最多的城市,升级为中国第8个超大城市。不过,湖北“第二城”比河南“第二城”城区常住人口少几十万,尽管河南存在人口大省的缘故,但湖北作为长江经济带的核心,主要城市具备人口净流入的条件,理应拥有强大的集聚能力。无论是全域万人口的大市数量,还是城区常住人口达到万的城市数量,湖北都少于周边省份。湖北省第一大城市武汉已从特大城市升级为超大城市,省内第二大城市还是‖型大城市,紧迫感十足。截止今日,湖北省还没有I型大城市及特大城市,最有希望填补这个空白的就是襄阳。因为黄冈是武汉城市圈的组成部分、荆州被纳入宜荆荆恩城市群,而襄阳是襄十随神引领者和汉江流域中心城市。襄阳现在急缺的是产业支撑,待国家扶持政策和年度00亿元项目全部落实后,有望新增10-30万常住市民。年中央明确要求促进襄阳经济发展和人口集聚,国家有关部委将襄阳列为“十四五”期间重点支持的省域副中心城市,这些优势都将是襄阳晋升I型大城市的基础,也是展望特大城市的重要支撑。综上所述,省媒“中期万、远期万人口规模的城市架构”这句话表明省级层面的态度,表达了省级层面支持襄阳填补I型大城市乃至特大城市空白的意志。侧面相关情况也可佐证,年初湖北省将襄阳建设中西部地区非省会龙头城市和汉江流域中心城市写进省级战略,而现任中西部地区非省会龙头城市洛阳,通过撤县设区扩大中心城区规模,促使中心城区人口突破万,迈向Ⅰ型大城市行列。襄阳作为中西部地区非省会龙头城市最有潜力的竞争者,倘若年经济总量率先突破亿元,也须进入l型大城市序列即城区常住人口突破万,那时方可算得上真正意义上的龙头。
为破解这一难题,首先依据国家、省扶持政策建设现代化产业中心城市,再通过环线经济圈将部分县市纳入其中,在内外合力前提下形成真正意义上的襄阳都市圈或大都市区,为建设中西部地区非省会龙头城市翻开新的一页。
目前,襄阳除老河口符合部分设区条件外,设区呼声最高的南漳、宜城距设区门槛还有一长段路要走,唯有枣阳全方位接近设区指标,只是距中心城区较远。得益于超前规划和科学布局,襄阳10余年前的运筹帷幄为今天决胜千里之外起到关键作用。根据年规划,东西南北四条外环路围合的中心城区面积超过平方公里,以东外环路为基点,中心城区外围距枣阳城区里程缩短至50公里。当前,枣阳正朝着襄阳“半小时经济圈”一体化方向发展,现已启动省道枣阳至东津快速通道项目,建成之日就是枣阳融入襄阳都市圈之时,届时采取有效措施可新增30-50万城区常住人口,实现I型大城市梦。同时加大高新区连山湖片区、襄州区古驿工业园投资力度,推动襄(阳)南(阳)城市组团迈上新台阶,或将提前完成I型大城市目标。事实上,宜城相对于枣阳融入襄阳更具便利性,但枣阳百万人口是襄阳升级l型大城市的支撑。城市既然向东南方向发展,枣阳、宜城两者缺一不可,只有相辅相成才能发挥出最大的效果。公里快速路构成的内、中、外三条环线围合区是襄阳建设I型大城市乃至特大城市、中西部地区非省会龙头城市和汉江流域中心城市的主战场。三条环线快速路建成后,襄阳将成为全省第一个拥有完整“环线体系”的地市,主城区及枣阳、宜城均可半小时抵达火车站或机场、知名学校、医院、大工业区等,基本可以达成“撤县(市)设区”所期盼的福利。内环线长40公里,内环合围区是襄阳发展的核心区。中环线长55公里,中环合围区是襄阳发展的中心区,也是襄州区与中心城区一体化、东津新区东扩的重要依托。
外环线长公里,外环合围区是襄阳都市圈的腹地,将促进枣阳融城,推进双沟建设都市型卫星城,南延伸宜城构建襄宜一体化经济带。与此同时,推动老河口国家级高新区创建工作取得新进展,加快打造河谷组团副中心,支持老河口与樊城一体化建设;鼓励襄城区加强与武汉工程大学等高校的联系对接,充分发挥文化教育中心优势,做大做强襄阳(尹集)大学城,力争三到五年时间使襄阳古城成功创建国家5A级景区,把襄城建设成全国高A级景区最多的全域旅游示范区,并与宜城、谷城一道积极争创国家级专业园区和省级高新区。
三个圈圈,每一个都意义重大,特别是中环东线、东环东线(含南延线)。两条东线都是为枣阳、宜城融入襄阳打造的经济轴线,虽然远离了传统市中心,但拉近了枣阳、宜城的时空距离,这一举措有利于襄阳长远可持续跨越式发展,现在已布局东津科教城、东津综合物流园、峪山新城、欧庙新城等重大产业,城市向东向南发展迈出一大步。接下来,继续深入落实年度工作计划,将中环线以内物流园区外迁至中环线外侧或外环线外侧,加快建设襄阳都市连绵区,为全面建成中西部地区非省会龙头城市和汉江流域中心城市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