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河口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常识 » 郝兆良回忆录老河口民航站
TUhjnbcbe - 2020/6/3 13:45:00

自序

我年入伍,年初从四野司令部调民航,一行七人分配到汉口华中办事处。我们报到去了汉口王家墩飞机场,当时机场仅有几间没有门窗的平房,杂草丛生,十分荒凉。我们在平房前后将卫生打扫一下,找来一些稻草,在一间房子里我和另一个机要员铺了一个草窝子、放下背包,晚上就睡在这个草窝子上,久久难以入眠,想聊聊天但两人都无话可讲。弹指一挥间,至今已有67年。我写了回忆录,有同志看了,建议我写详细点。去年以来,我开始写了一些民航基层经历,越写越感到力不从心,思想难以集中,反应迟钝,没词了。

——郝兆良

老河口民航站

这里我讲一个在“中南民航志”上都没有排上号,但确实存在过两三年的民用航空站。

老河口镇在湖北省的西北角,它是走水路由长江去重庆的门户。抗日战争期间,国民*曾在这里修建有一条砂石长m,宽20m跑道的飞机场。白崇禧的指挥所就设在机场跑道南头几间平房内。年,为修造当时国内最大的丹江水库服务,民航部门对老河口旧机场进行了修缮,新造了十间平房做办公室和宿舍,架设了收发报台,成立了老河口民航站。

武汉至老河口通航,航线飞机是伊尔14、立二和安二。当时也有了武汉飞西安的不定期航班。不久又成为了空*飞行训练的备用场。年,丹江水库建成,民航停航。老河口机场交给了空*,现在是空*一级航空站。

我从天津民航高级航校领导干部学习班毕业后,又在武汉航站调度室实习了三个月,然后被广州管理局任命,到老河口航站任站长。

民航是个专业技术性很强的单位。航站共有十五个人,多数都是*队转业或从民航各单位抽调来的。*治工作由我一人负责,主要靠*支部来带队伍。全站这十余人按业务关系分成四个小组:机务、油科;通信、油机;运输、财务;航行、气象,小组长分别由支委担任。

航站虽小,五脏俱全。报务员除负责通讯联络外还要兼做电工、油机和卫生员。飞机机务员负责飞机的短停维修外,还需掌管航油和地面用油计划,使用保管和设备的保管。营业员除负责客货的组织、装卸和管理外,还要兼做售票处值班和航站的财务工作。场务员除负责机场跑道的维护和安全外,还要做行*管理,物资采购和搬运工、清洁工。气象员要定期观测航站天气,发放航站天气实况,抄写航站天气预报外,还要管理食堂和农副生产。炊事员不仅负责航站一日三餐,还要买菜、粮油以及平日的开水供应,如飞机不正常时,还要给机组人员加餐。飞行日飞机落地后,航站职工大都到飞机前工作,这时炊事员要留在候机室担任服务员、安全员……

为保证运输飞行训练任务,我们提倡一专多能,做多面手,互帮互学,协同配合。航站特别注重外派学习和小组内对口学习,如机务与油科,运输与司机,通讯与油机,除要求基本知识,工作程序能够掌握外,还要争取达到“我上”、“顶一阵子”的作用。为此,每天航班飞行前后的准备,都用作学习时间,互助互学,有时候还会考试。

航站的职工都是二十岁至三十岁之间的年轻人,翻身解放所激发出的革命热情,占据着职工同志情绪的主要地位。他们大部分已经成家,有妻儿老少,但没有一个人放在桌面单位上考虑,影响工作情绪,有良好的*治氛围。大家都能一心扑在工作上,以团结完成任务为荣。节假日应该休息但没有休息的,也没有要求补休。各就各位,尽职尽责,应干的、该干的,大家会主动去干。不仅丹江水库、武当山等名胜地方都没去过,连到城里逛商店也很少。整天就是工作。如有多业余时间,还会主动下地参加副业生产。

平时除了工作,也没有什么文娱活动。唯一的一台旧收音机,主要供气象人员收听天气时况。每天中央台联播新闻时,大家才主动集合一起听听新闻。平时为了省电,还规定不准随意收听。

航站共有房子十间,一个大间是供旅客休息用的,两间作为厨房用,余下几间既是宿舍,又是办公室,每间房住三五人。我一人住一间,即是办公室、会客室,也是机组的出勤室。

航站的卫生都是集体打扫,每天一早起床大家一起动手,不只是自扫门前雪,公共地方都会有人主动打扫,没有人偷懒。

说起来,每天飞一次航班的工作量不大,但大家干得十分认真,一丝不苟,大量工作都是在紧密协调中完成的,所以一天到晚都闲不着。

就拿飞机加油来说吧,航油都是桶装的,使用前要一定按工作程序来办。飞机加油时没有加油车,也没有加油泵,是用市场上买回来的铁皮管子将汽油抽到小桶内,再传递到站在飞机轮子上的人,再传递到站在机翼上的同志倒进飞机油箱,在这个过程中,绝对不能管道相碰,否则将是一场灾难性的危险。这一情况,上下都知道,又不能为没合格设备而停航,要靠高度的责任心,科学操作程序,保证任务安全完成。

另一个烦恼,就是航站的地方运输设备太差。航站有一个营业员,平时要在售票处,飞行日也要在售票处和机场之间来回跑,同时他还兼航站财务,没有节假日,没有休息时间。航站的自行车就归他使用保管,算是优待。

还有一部使用了不知多久的中卡汽车,它是航站的宝贝。中卡没有客座,是可以收放的铁皮板凳,平常靠它运送客货、拉油、办事,供不应求。常因汽车维修、办事,车子不能按时回站,接送旅客成了难题,不得已,有时只好借木板车,有航站派几个职工,将老人,小孩和行李用木板车拉上,其他旅客步行。由于航站职工服务态度诚恳,竭尽了全力,如遇到这一情况,旅客也能接受这安排。

当时航站的职工没有带家属的,大家吃住一起,工作一起,忙忙碌碌,尽情享受着完成任务后的喜欣。那时大家想的、说的、干的只有工作,很少操心个人的私事。

年正值新中国历史上的三年困难时期,我们也身临其境,没有幸免。为吃饭问题忧心忡忡,自己仅仅勉强够吃,还想积点粮票帮助家庭。站上有个职工为省自己定量多换粮票,长期只吃蚕豆,而得了胃病(蚕豆头上黑点是消化不了的)。

还有一个家属,因在家乡没吃的,带着一岁多的孩子,从山东长途来老河口投亲,她从未出过门,也没有钱,半路上孩子病倒也不知如何医治,病死在路上。我们接公安局通知,派人接到这位职工家属时,她已经傻掉了。但我们职工却没有叫苦,也没有要求组织照顾帮助,照常上班工作。全站职工都像关心自己的家属一样,同心协心给予了最大限度的帮助。

以后还会有职工家属来站,有什么更好地解决办法呢?学习“南泥湾”精神,利用机场有闲置土地的有利条件,组织职工开荒种地!我们向地方*府领导提出了想法,很快得到全力支持,并指定县农科所具体帮助。

我们向农科所的社员请教,抓住季节,种植好种的蚕豆,当年就获得了丰收。第二年,我们进一步种了大面积蚕豆还种了蔬菜,职工生活立即发生了变化,在机场食堂吃饭,实现了交个人定量粮食管吃饱饭。还对部分职工实行了生活补助,家属也能享受优待,困难时期也能吃上饱饭。

这在当时影响可大了!站上的同志情绪高昂,精神焕发,总有使不完的劲。当地干部反映,卫生站的人都愿意主动到航空站巡诊,社员很乐意到机场帮忙支援。航空站与当地民兵干部有时联欢,进行篮球比赛,民航站得到了胜利,社员都说,那是因为民航职工可以吃饱饭。

民航站在当地影响好,与地方群众关系也好,机场周围民兵也会自觉主动配合维护机场的安全。特别是在收获的季节,经常会出现,有的社员停下脚步,站在机场墙外的高地上向航站叫好,分享我们的快乐,上级管理局也认可我们的努力。60年老河口航站被评为管理局的先进单位。

最近,多次听到中央台广播讲“南水北调”,首都北京已吃到丹江水库送去的优质食用水了。我心感到甜滋滋的,想到咱们民航人也曾经在这里为建设丹江水库出过一点力呢!

郝兆良,年出生于河南杞县,年参加工作,成为解放*四野司令部机要处机训队学员,年以机要员身份进入民航系统,年入*。自年起,先后任广州管理局老河口站副站长、中国民航驻乌兰巴托办事处主任、民航兰州管理局*治部组织处副处长、民航第十一飞行大队副*委、民航广州管理局*治部组织处处长,管理局工会主席等。年离休。

郝主席的工作生涯见证了新中国民航事业的发展壮大,他的回忆录情真意切,涤荡人心。作为民航事业的接班人,咱们都有必要读一读,思考当代民航精神应怎样传承。

中南悦读汇以庆祝*的生日为契机,在七月特别推出《郝兆良回忆录》系列,向老民航人、老*员致以崇高的敬意。

?end?

编辑

白语

中南悦读汇

长按识别左侧

1
查看完整版本: 郝兆良回忆录老河口民航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