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报评:舒心的旅游离我们还有多远
旨在保护游客权益的《旅游法》施行之后,再简单化地以吸引游客为能事,已经不合时宜了。让游客顺心如意,让旅游消费的“上帝”满意,才是旅游业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
今年的国庆黄金周成为“黄金粥”,不少景区游人“爆棚”:九寨沟大量游客滞留引发骚乱,北京故宫、颐和园、长城人山人海,满载游人的西湖小桥让人望之产生“断桥”之忧……可以说,这七天长假给不少人的感觉并不爽。
旅游本应是赏心悦目、陶冶性情之雅事,如今却收获如此苦果,真让人后悔花了钱却买罪受、买气受。可能有人会说,老老实实待在家里,不去凑那个热闹,让旅游景点少些人,不就是了?可问题是,想去旅游的人,都巴不得别人为自己让路,予己方便,让自己能享受到旅游之美。尽管其中不乏因前车之鉴而心生畏惧者,但心存侥幸者恐怕更多。因此,要想让人们“顾全大局”自我限制出行,只能是一厢情愿的想法。
从可管可控的角度而言,旅游景区在提高旅游消费舒适度方面,是决定因素。当然,为此需要更新观念,并采取必要的改进措施。
多年来我们一直非常重视发展旅游业,无论各级*府还是各个景区,主导观念都是“来的都是客、多多益善”,对游客是否称心如意不甚在意,或者说根本没有放在心上。从刚过去的这个七天长假开始,国内旅游行业的这种发展思路、这种老观念都得改一改了,应该把重点转移到“美誉度”建设上来。尤其是旨在保护游客权益的《旅游法》施行之后,再简单化地以吸引游客为能事,已经不合时宜了。让游客顺心如意,让旅游消费的“上帝”满意,才是旅游业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