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汉水汤汤,正是一年之中的收获时节。在老河口市广袤的田野上,秋高气爽,瓜果飘香,一派生气勃勃的景象。
从年到年,作为襄阳市脱贫攻坚的插花县市之一,老河口市坚持“精准识别、精准施策”方略,强化产业支撑,紧盯“两不愁三保障”,到年10月,该市累计减贫超过3.1万人,33个贫困村全部退出贫困村序列,贫困发生率从15.85%下降到0.%。
而今,老河口市实现了从解决贫困户稳定增收难、子女上学难、出门行路难、看病就医难、安全饮水难、住房改造难、素质提升难、公共服务难等“八难”问题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性跨越。
脱贫攻坚,这是一个历史的命题
脱贫攻坚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战
是一场没有退路的背水一战
是一场攻坚拔寨的决胜之战
是一场破釜沉舟的必胜之战
凝心聚力,逐梦小康。老河口,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有关要求,以脱贫攻坚统揽老河口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作为头等大事和“一号工程”来部署来落实。在老河口市委、市*府的坚强领导下,广大*员干部投身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勇气和豪气,以攻城拔寨的信心和决心,向*和人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压实责任吹响脱贫冲锋号打攻坚战,讲究的是运筹帷幄、排兵布阵。
老河口市委、市*府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基本方略,以“六个精准”为核心,以“五个一批”为抓手,扛起脱贫攻坚*治责任,以强烈的*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严格落实“**一把手负总责、五级书记抓扶贫”的主体责任,深入贫困村、贫困户,与贫困户“拉家常”“交朋友”“增感情”,帮助贫困户解决实际困难。老河口市委、市*府结合该市的实际情况,将《襄阳市脱贫攻坚责任清单》及《老河口市关于进一步加强市直驻村工作队管理的实施意见》印发至各驻村工作队,加强落实市直单位主要领导“两天一夜”和驻村工作队“五天四夜”工作职责,10个脱贫攻坚专项督查组,就驻村帮扶在内的责任落实进行定期督查、通报,持续跟踪整改情况,科学统筹老河口市脱贫攻坚工作,扎实推进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针对33个深度贫困村,制定了相关扶持*策,从资金、产业、就业等方面,加大对深度贫困村、深度贫困户的帮扶力度。根据机构改革结果,调整优化了老河口市支驻村工作队和名帮扶干部,对59个涉及机构改革的市直部门第一书记进行优化调整,保障驻村帮扶力量充实、力度到位,提升帮扶针对性和有效性,提高驻村帮扶实效。
该市还创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整合各方面资源加大乡村振兴的资金、项目、*策等投入,全力推进为民办实事项目建设,优先支持脱贫出列的村和脱贫户,激发了贫困群众主动脱贫的内生动力,有效提高了脱贫攻坚质量,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满意度及认可度。
年至今,老河口市及省级财*共投入资金万元,修建村级道路条公里(不含提档升级和县乡道)、独立桥梁4座。修建安全饮水工程4处;完成产业开发中草药、有机水果、有机蔬菜等种植亩,实施低产田改造亩。
同时,老河口还积极结合襄阳市脱贫攻坚“回头看”等专项行动,不断巩固提升脱贫成效。
在开展脱贫攻坚统一行动和“百日会战”中,该市市委书记张学林曾对广大扶贫干部说:“扶贫队员要进得了庄户人家的门,要和他们共坐得一条板凳,与贫困户同吃住、聊家常、搞卫生、做家务,一同深入田间地头搞劳动、话*策、算收入,共同制定帮扶措施,为脱贫找路子谋发展,坚定贫困群众脱贫奔小康的信心。什么时候你进门狗不叫了、不咬了,才算是用真心扶真贫,用真情扶真困。”
旗引汉江沿岸,谱写发展新篇。老河口市余干部职工、教师和医生等,在脱贫攻坚的这个战场上勇担使命,用艰辛和汗水书写精准扶贫的答卷
精准发力全面谋划短板
立足实际,久久为功。
老河口市委、市*府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精准发力,全方位谋划,以补齐民生短板为抓手,以增强百姓的幸福感、获得感为终极目标,解决好贫困群众的眼前急需和后顾之忧,为百姓勤劳致富创造条件,激发群众内生动力。
老河口市民生事业迈出新步伐。据统计,该市共计投入4.89亿元,实施个项目。切实改善偏远地区学校教育教学条件。为让适龄入学儿童“一个都不能少”,该市制定了《老河口市教育局“控辍保学”实施方案》,各中心学校、市直义务教育学校制定了本校的控辍保学方案,成立了相应的机构,形成“控辍保学、人人有责”的态势。对家庭贫困生、残疾儿童、孤儿、重病学生、留守儿童、监护缺失儿童等六类特殊学生群体,开展关爱帮扶工作。年以来,累计资助家庭贫困学生人次,发放资金.万元。其中,资助建档立卡学生人次,发放资金.万元。累计为贫困大学生办理生源地助学贷款人次,共发放贷款资金.万元。落实雨露计划助学对象人,发放补助资金.2万元。为有效遏制和减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的发生,该市多措并举,为贫困户开通精准扶贫送健康服务“绿色通道”,通过对贫困村民免费体检、上门随访、用药和生活健康指导等优质服务,缩减了医药开支,缓解了病痛折磨,大幅提高群众的健康生活水平和幸福感。
基础设施焕发新活力。大力实施交通、安全饮水、电网改造、危房改造等十大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微建设”工程,全面落实“五通五有”,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实施新建和改扩建农村供水工程4处,村民饮水难的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全面完成易地扶贫搬迁任务88户人。
袁冲乡下四河淤村曾是“五县暴动”旧址,也是出了名的贫困村,入户烂泥路,是当地干部的一块心病。在老河口市委办驻村工作队的帮扶下,该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实施窄改宽工程和通达公路,改善了村民的安全岀行条件。先后投入资金近万元完成了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建设,实现了由“望天收”到吃上“旅游饭”的转变。全村实施了农村电网升级改造,村民全部喝上了自来水、用上了放心电,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修的是路,架的是网,改变的是农村面貌,联系的却是*心、民心,巩固的是*在农村的执*基础。
扶贫攻坚给乡村带来了翻天覆地的改变,更重要的是老百姓精神上的改变。老河口市坚持扶志与扶智并举,大力主导的特色产业,吸纳了贫困劳力,实现了“户户都有脱贫产业,人人都有致富路径”的发展格局。
巩固提升持续发力“造血”忙
蹄疾步稳,阔步前行。
脱贫攻坚,已经远远超出了解决生存问题和温饱问题的范畴,容纳了更加丰富而广泛的内容。老河口市从经济到教育、文化、生态各个领域,都发生着深层次的变化,滨江精致小城生机无限。
针对因疫情带来的影响,如何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做到两手抓、两不误?老河口市委、*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巩固脱贫成果,持续发力,不断延伸产业链,不断增强出列人口的自我“造血”功能,各界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变化随处可见。
马金娥是老河口市薛集镇马岗村一组的一位普通妇女,今年51岁。10月12日,记者再次见到她时,这个已经摘掉贫困帽子的农村妇女脸上露出幸福的笑容。“姑娘大学已经毕业,参加了工作。我农闲的时候可以在附近的企业打打工,关键是村里的20多亩苗圃这几年给我的持续增收做了大贡献。”马金娥说,村里的扶贫项目越来越多,就业机会也越来越多,家里开始迈向小康生活。
为了做好持续增收文章,老河口市不断增加投入,广辟就业门路,特别是今年疫情发生以来,该市通过就业信息四级同发、就业一点通、公共就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