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一:襄阳市“十三五”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表
图二:襄阳市中心城区现代服务业空间布局图
“一带引领,两核驱动,四区并进,多点支撑”
一带:滨江现代服务业集聚带。
两核:樊城高端商贸商务区和东津新区中央商务区。
四区:襄城文化旅游集聚区、高新区高新技术服务集聚区、襄州生产性服务集聚区、鱼梁洲生态休闲集聚区。
多点:加快形成“1+1+11+18”城市商圈体系;加快推进襄阳国际陆港物流园、襄阳西现代综合物流园、襄阳北国际物流园、小河临港物流园、襄阳东农产品物流园等物流园区;积极建设庞公创意休闲板块、东津教育培训板块等新兴服务业集聚区。
“1+1+11+18”城市商圈体系
1:东津新区区域级核心商圈,打造中央商务区;
1:人民广场市级核心商圈,打造辐射全市乃至周边区域的现代化商业商务集聚区;
11:樊城长虹路商圈、牛首商圈,襄城古城文化旅游商圈、檀溪商圈、庞公商圈,襄州张湾商圈、肖湾商圈、云湾商圈,高新区诸葛亮广场商圈、连山湖商圈和长虹北路(团山)商圈等11个副商圈,打造具有区域辐射功能和综合竞争力的特色商业集聚区;
18:18个市级社区商圈,完善社区服务网络,打造便民利民的社区商业集聚区。
图三:襄阳市城镇化空间结构图
“一体两翼、五轴放射”的空间结构
中心一体:中部由襄阳中心城区、南漳、宜城及周边小城镇构成都市核心板块,形成“一核”(襄阳中心城区)“两极”(南漳、宜城城区)“八城”(双沟、古驿、黄集、龙王、牛首、太平店、九集、小河-欧庙组合8个卫星城)一体化发展的格局。
东西两翼:东部以枣阳为核心、西部以老河口-谷城组合城市为核心形成沿汉十轴线两翼发展板块。
五轴放射:强化交通轴带对市域城镇发展的组织作用,以中心城市为核心,与外围城市构建中心城区至枣阳、中心城区至河谷组群城市、中心城区至宜城、中心城区经南漳至保康、中心城区经黄集镇向北至市域边界,形成市域城镇化发展轴。
襄阳市域城镇体系规划表(年)
城镇类别
个数
城镇名称
中心城市
1
襄阳中心城区
中小城市
中等城市
2
枣阳中心城区、老河口-谷城组合城区
小城市
县级
3
宜城市城区(包括雷河镇组团)、南漳县城、保康县城
镇级
10
年建成:石花、牛首、小河-欧庙组合、双沟、吴店
年建成:太平店、武安、黄集、九集、兴隆
特色镇
55
太平镇、仙人渡、孟楼镇、马桥镇、朱集镇、庙滩镇、琚湾镇、龙王镇、鹿头镇、程河镇、盛康镇、熊集镇、郑集镇、黄龙镇、石桥镇、王城镇、薛集镇、刘猴镇、杨垱镇、峪山镇、茨河镇、板桥镇、平林镇、古驿镇、张集镇、巡检镇、长坪镇、李庙镇、刘升镇、黄堡镇、孔湾镇、新市镇、王集镇、流水镇、肖堰镇、龙坪镇、南河镇、后坪镇、店垭镇、七方镇、太平镇、东巩镇、寺坪镇、五山镇、紫金镇、马良镇、歇马镇、薛坪镇、张家集镇、竹林桥镇、过渡湾镇、板桥店镇、袁冲乡、两峪乡、赵湾乡
新型农村社区(中心村、风貌村)
名单略
图四:襄阳市城镇体系规划图
图五:年襄阳市中心城区控制范围图
年襄阳市中心城区发展边界
西北侧:以大力大道、高新技术产业园、襄北编组站为界;
东北侧:以汉十高速、英菲尼迪产业园、机场路、深圳工业园、襄州大道为界;
西侧:保持现有规划边界以襄荆高速、尹集乡为界;
西南侧:以南外环为界;
东南侧:以南内环、科技大道、国际产业园、东津13功能区、东西轴线为界(包含东津新区起步区行*中心、规划展示馆、艺术馆及周边地块,庞公片区以星光大道为界,星光大道以东片区不纳入建成区范围)。
图六:襄阳市“十三五”铁路建设示意图
图七:襄阳市高速公路建设示意图
完善高速公路网络——建设老谷高速、襄阳绕城高速南段、保神高速、枣潜高速襄阳南段、枣潜高速襄阳北段、襄阳至南漳高速等6条高速公路,全面构建“三纵(枣潜、二广、老宜)两横(福银、麻竹)一环(襄阳绕城与福银、二广中心城区段组成)两支(保神、襄南)”的市域高速公路网,实现每个县市通2条以上高速公路,中心城区、所有县(市)之间高速公路互联互通,全市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公里。
“十三五”高速公路建设项目表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地点
建设
性质
建设规模
建设起止
年限
1
老谷高速公路
老河口、
谷城
续建
39公里
-
2
绕城高速公路南段
襄城
新建
32公里
-
3
保康至神农架高速公路
保康
新建
38公里
-
4
枣潜高速襄阳南段
枣阳宜城
新建
60公里
-
5
枣潜高速公路襄阳北段
枣阳
新建
33公里
-
6
襄阳至南漳高速公路
襄阳,南漳
新建
25公里
-
襄阳提出“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奋力打造经济城市社会治理“三个升级版”
正在召开的“两会”上发布的《襄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指出,“十三五”时期,襄阳将确保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确保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同步增长,确保经济增速持续领跑全省和汉江流域,确保主要经济指标占全省及汉江流域的比重持续上升,为湖北“建成支点、走在前列”作出更大贡献。
经济发展升级版
坚持放手发展规模、努力提高质量,不断激发企业活力,切实增强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发展增量空间大和附加值高的产业,培育产业发展新业态和新模式,推动产业集聚集约集群发展、迈向中高端水平,争创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夯实汉江流域中心城市建设的产业支撑
打造万亿工业强市
通过“平台支撑、两化融合、产业联动、绿色转型”转变发展方式,推动工业“适应新常态、打造新功能、培育新增点、实现新跨越”,着力打造具有比较竞争优势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目标: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亿元,年增速13—16%
增加值亿元—亿元,年增速10%—12%
培育壮大优势产业:全力打造汽车及零部件、农产品加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医药化工、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七大产业集群,建设“中国新能源汽车之都”。
建设产业集聚平台:加快推动特色产业园区建设、完善高新区“一区三园”产业空间格局、构建东津新区(经开区)“一核一带一站”产业空间格局、促进省级开发区“二次创业”。
促进企业成长壮大:实施企业成长工程、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
加快工业转型升级:实施智能制造工程、技改提质工程、绿色制造工程、*民融合工程。
加强质量品牌建设
推动建筑业现代化
建设现代农业强市
加快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和农业经济增长方式,推进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生态保育型农业,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发展道路,实现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跨越。
目标:农业增加值达到亿元粮食总产稳定在亿斤左右
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型职业农民。
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提升现代农业设施装备水平。
加快推进农业综合服务体系建设:创新农业社会化服务机构建设、加快农产品标准化和质监体系建设、健全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推进农业信息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农业保险和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
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加快建设鄂北岗地现代粮食产业示范区、大力推进“中国有机谷”建设、加快建设汉江生态农业经济带、加快建设都市农业发展区。
加快发展民生林业:大力发展“十大林业产业”、加快建设林业产业园、加快构建林业市场平台。
建设现代服务业强市
推动现代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规模扩张、功能增强,以新兴业态带动生活性服务业和传统服务业水平提高、服务半径扩大,实现服务业与农业、工业在更高水平上有机融合,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消费升级、新型城镇化快速发展,建设区域性现代服务业中心。
目标:服务业增加值达到亿元,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41%
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重点发展现代物流业、金融服务业、商务服务业、广告服务业、邮*快递业、科技服务业。
加快发展生活性服务业:重点发展现代商贸业、旅游业、文化创意产业、房地产业、社区服务业。
加快发展新兴服务业:重点发展电子商务、健康养老、服务外包、总部经济、设计咨询等服务业。
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坚持以创新引领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以就业促进创新,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营造创新创业良好氛围,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汇聚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动能,打造充满生机活力的创新之城、创业之城、创客之城。
目标:打造中部地区人才创新创业新高地 建成国家级创业型城市
加快构筑区域人才高地:加大*策机制创新力度、大力引进培养紧缺人才、不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
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健全创新体系、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共享创新服务平台、完善创新激励机制。
加快建设创业型城市:健全创业体系、优化大众创业环境、完善创业服务平台。
城市建设升级版
加快建设宜居宜业的美丽襄阳,推进省域副中心城市和汉江流域中心城市再上新台阶
构建“一主两副三支撑”的中心城镇职能体系
一主:襄阳中心城区。
两副:枣阳和河谷组合城市两个副中心。
三支撑:宜城、南漳和保康三个对市域发展具有重要支撑作用的城区。
四位一体:以中心城市为核心、中小城市(县级城市、镇级市)为支撑、特色镇为节点,新型农村社区(中心村、风貌村)为基础。
建设新型城镇:建设绿色城镇、人文城镇、智慧城镇。
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宜居村庄、壮大集体经济。
打造蓝天常在、青山常在、绿水常在的美丽襄阳
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全面推行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创建全国水生态文明示范区:确保98%以上工业废水实现稳定达标排放,到年,确保汉江干流襄阳段水质不低于Ⅱ类。
开展大气污染防治行动:到年,市区及各县市城区环境空气好于Ⅱ级标准的天数逐年提高,环境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PM10)浓度比年下降20%。
深入实施绿满襄阳行动:到年,全市完成植树造林50万亩,建设绿色示范乡村个,道路沿线周边绿化率达到%。
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实施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建立最严格的林业资源保护制度,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快建立绿色GDP核算和考核体系,深入推进“全民环保行动”。
重塑“七省通衢”现代化交通枢纽地位
全面融入国家“五纵五横”综合运输大通道,全力打造全国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汉江流域核心交通枢纽。
提升铁路枢纽功能:加快蒙华、汉十、郑万三大铁路建设,形成以高速铁路、电气化铁路、重载铁路为主体的“三纵三横”“米”字型铁路客货运输网络,使襄阳成为全国重要的区域性铁路枢纽。
汉江现代航运体系建设:建成汉江流域与长江流域直通直达的铁水公空联运枢纽、全国内河主要港口、汉江航运中心。
完善高速公路网路:实现每个县市通2条以上高速公路,中心城区、所有县(市)之间高速公路互联互通。
建设区域性航空服务中心:加快提升刘集机场功能,力争实现年旅客吞吐量突破万人次,货运吞吐量突破吨,将襄阳机场建成一类航空口岸和区域性门户机场。
加强能源、信息、水利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优化能源结构,保障能源供给;建成“宽带中国”、智慧城市、信息惠民等示范城市;打造汉江流域水利现代化核心示范区和全国水生态文明示范区。
社会治理升级版
切实解决好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让全市人民有更多幸福感、更多获得感
保障改善民生共享发展成果
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进符合条件的人口落户城镇,推进农业转移人口享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建立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进机制。
实现贫困人口全面脱贫:推进片区攻坚,到年,插花贫困地区全面脱贫,年保康、南漳、谷城退出贫困县,实现稳定脱贫。实施精准扶贫,全市个重点贫困村全部脱贫致富。
劳有厚得:大力提高就业和收入水平,力争每年新增就业岗位不低于8万个。到年,力争培训城乡劳动者12.5万人,高级工以上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的比重达到33%,打造“中国技工之乡”。
学有优教:全面提升教育水平,年全市学前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0%以上,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5%以上。积极发展特殊教育,建成“汉江流域教育中心”。
病有良医:到年,确保全市医疗床位总数继续位居全省前3位,床位总数力争达到4万张以上。县外转诊率控制在10%以下,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
劳有颐养:全力帮扶低收入困难群体参保缴费,逐步实现社会保险参保全覆盖。
住有宜居:构建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对城镇低收入家庭、中低收入群体、新就业无房职工以及在城镇稳定就业的外来务工人员等实施住房保障“全覆盖”。
舌尖上的安全:强化食品药品源头治理,筑牢食品药品安全网,建设国家食品安全试点城市。
建成全国首批健康城市:完善全民健身设施网络,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完善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发展体育产业。
建设文化襄阳提升全市文化软实力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繁荣文化事业,加快发展文化产业。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重点,全面提升城市文明水平。着力打造汉江流域文化艺术中心、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区、国家文化创新试验区和国家文化科技融合示范基地。
全面深化改革激发市场经济活力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深化要素市场改革,加快转变*府职能,建设区域性对外开放高地。激发和凝聚社会创造力,为襄阳建成汉江流域中心城市强壮“红利源”、培育“动力群”、增加“潜力值”。
建设民主公正的法治襄阳
坚持中国共产*的领导,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治,加强法治襄阳建设,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促进社会和谐包容发展。
来源:襄阳日报记者陈莉张莹
责编:贝爸 元千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