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襄阳市区
位于襄阳市邓城大道——邓国遗址
1、春秋时期的诸侯国——邓国
邓国(前年-前年)商王武丁时,大封诸侯,丁已年(公元前年,另据"夏商周断代工程"公布的《夏商周年谱》推算为公元前年),在殷商时期,国王武丁封他的叔父为邓侯,建立邓国。
位于襄阳市樊城区团山镇邓城村二组邓城遗址,是春秋时期邓侯国的都城。邓国国君曼姓,周封为侯,公元前年被楚国所灭(楚文王十二年)。邓城土城墙遗址保存较好。邓城周长米,厚10至15米,残高3米,最高处达6.3米,四面都有城门。护城河宽40米左右,现为水田。城东南角外有高约8米的土台,俗称“烽火台”。城内有十字街道,西北街尚有明代兴建的宁国寺。年被公布为湖北省重点保护单位。年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枣阳市
年6月,为了配合高速公路建设,湖北省考古所派专家组,联合多家文博单位,对“九连墩”之中最南端的大墓进行正式发掘。出土的编钟,比随州曾侯乙编钟还早上百年。
2、周代的姬姓诸侯国——曾国
曾国,是周王(成王或康王)分封给周文王幼子毛叔郑(又名冉季,周武王同母之幼弟)第三子南宫氏,又名南公之封地,受封建国于汉水随地。曾国在史书又称为随国,大约存在于西周成康时期至战国末期,共七百多年。
枣阳市境内出土的曾国器物不但证明了枣阳地域的一部分属于曾国,而且曾国的国都就在枣阳境内,并且早于随州之曾。
年,为配合(武)汉一十(堰)高速公路建设,湖北省考古研究所的专家们在发掘九连墩战国古墓,有铭文的器物很多,主要的有:钺、壶、鼎、簠等。钺和壶均为曾伯陭(奇)的器物。钺,是君权的象征,而非国君以外其它贵族所拥有之器。
曾伯陭,专家们研究认定,曾为国名,陭为人名,而“伯”则为爵称,即官阶,国君才能称“伯”。所以,根据出土的器物,专家们分析后推断,曾伯陭是这一时期曾国的国君。枣阳郭家庙一带,是曾伯陭统治时期曾国的*治中心所在地。时间约在公元前年一年间。
年6月,为了配合高速公路建设,湖北省考古所派专家组,联合多家文博单位,对“九连墩”之中最南端的大墓进行正式发掘。墓主为唐国的国君。
3、周代的姬姓诸侯国——唐国
枣阳境内的唐国,周代姬姓诸侯国,属周代“汉阳诸姬”之一。我国著名的考古学家李学勤先生在解释《中尊》铭中之“唐”时,释为江汉之唐国。它与周初山西晋国之唐当有关系,或为唐叔虞后裔之一支所封迁,此唐在西周前期已存在。
唐国的地域在哪里?近代考古研究给出的界定是: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境内。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楚史研究所研究员何浩在其《楚灭国研究》一书中也提到了唐国,给唐国的地域方位做了一个界定,即:唐国在河南省唐河县南。二者相距不远,但都是大概的范围。
唐国,杜预注:“唐属楚之小国,义阳郡安昌县东南,有上唐乡。《括地志》载,上唐乡在枣阳县东南,古之唐国也,即今唐县镇,属随州。”倒是杜预给唐国界定了一个较为明确的方位,但地域范围仍是一个未知数。目前在这一地区并未有唐国的器物出土,所以,年代久远,确切的地域范围难以界定。
三、宜城市
宜城楚皇城遗址,鄀国头牛的故事发生在这里
4、春秋时期诸侯国——鄀国
鄀国,春秋时期一个弱小的诸侯国,国君为允姓,位于秦国和楚国之间,最终为楚国吞并,国都在湖北省宜城市。
公元前年,鄀国在亲近秦国还是楚国的问题上来回摇摆,秦国攻入鄀都商密,其国土为秦国占有。鄀国人就此迁徙至今湖北省宜城市,被称为上鄀。迁徙之后,鄀国成为楚国的附庸国。
楚昭王十年(公元前年),吴国攻入楚国都城郢,楚国几乎灭亡。楚昭王十一年,吴师撤退,楚昭王回到郢。
楚昭王12年,吴国击败楚国舟师,楚人又有亡国之忧,于是楚国将都城从郢迁移至鄀,以躲避吴国的锋芒。
楚国人习惯称呼都城为郢,于是成为楚国都城的鄀,又被称为北郢(根据《路史·国名纪》)。不知何年楚国都城又迁回郢,一说为楚惠王五十六年,也就是鄀为楚国都城约六十余年。
5、夏商时代芈姓诸侯国——罗国
罗国是夏商时代芈部落穴熊的一个分支,和荆楚同祖。大约在殷高宗武丁时,芈族系诸部落遭到殷的征伐,随楚国迁于湖北宜城西与南漳交界之地。到了春秋初期,被楚所灭,将其遗民迁于枝江,后来又被迁至湖南汨罗。
楚武王灭罗国后,子孙便由熊姓改为罗氏,或为罗侯氏。《姓氏急就篇》说:”罗侯氏,罗国为楚所灭,其后号罗侯氏。“《古今姓氏书辩证》卷十二也说:“罗侯,罗君之后,子孙氏焉。”《姓解》也称:“罗侯,即上罗国子孙,为楚所灭。有国日,尝封侯者,又自称罗侯氏。”国亡,以国名为姓,这些都是周、秦时期,亡国、失邑之君主、大夫的子孙所惯行的通例。
四、老河口市
6、尧帝时期的诸侯国——阴国
阴国(约前-年)为尧帝的后代建立的诸侯国,因位于楚国的荆山之北而得名。老河口古为阴国,春秋战国时期被楚国灭,为楚属地,秦为阴县,唐改阴城县为阴城镇,宋以阴城镇建光化*,设乾德县。
阴国在老河口市,阴国都城,古城遗址位于今老河口市袁冲乡杜家庄村古城水库淹没区。据《襄阳府志》、明清《光化县志》载春秋“楚阴”;《路史》载:“周,阴仍为国,后入于楚”。
五、南漳县
南漳县卢戎国遗址
7、夏商时期的诸侯国——卢戎国
卢戎国是夏商时期的诸侯国,文化遗址在今湖北省南漳县九集镇、清河农场、襄阳区卧龙镇以及襄城区尹集镇、欧庙镇的一部分。古卢戎国的国都在今南漳县九集镇潍水流域的支流三八河(三八水库)西岸旧县铺村,当地称之为"土城",年已被南漳县*府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据学者考证,古卢戎族本于卢水(今四川岷江)上游的甘肃一带,故名"卢戎",后来逐步南迁汉水流域南漳县境内,因参加了周武王伐纣,因而被封于"庐"地为"庐戎国",属"妫姓"之国,被楚灭亡之后,即以卢为姓。
六、谷城县
谷城县冷集镇尖角出土的谷伯国青铜器
8、西周时期的诸侯国——谷国
谷国,西周时期由华夏族在湖北建立的一个嬴姓诸侯国,故地在今天的湖北谷城。
谷国,初被分封时爵位为伯爵,嬴姓,与赵、秦同一个源流,都是黄帝的后裔,至舜的时候,被赐姓为嬴。嬴氏的后代有叫非子的,被周王封于秦谷,后来成为秦国和谷国。
周武王伐纣,灭殷商,建立周朝,裂土分封个诸侯国,除分封有功诸臣及皇室宗亲外,对南方有归顺之意的已存在氏族部落,诸如“榖国”也予以承认。约前年被楚所灭。
七、保康县
夏商周时期的诸侯国——彭国
彭国是夏商周时期,由彭氏部落的首领彭祖建立的诸侯国,是夏朝东方比较强大,*治关系也较密切的属国,夏王启曾命大彭国君寿平定西河叛乱。商朝前期也很强大,商王外壬时,帮助商平定了邳人、姺人的叛乱。但是,商王武丁在位时,灭掉了大彭国。大彭国大约存在了八百年。
据众多历史文献的记载,房县曾为彭国域地,并在房县短暂立国,保康过去归房县管辖:一是根椐《房县志》和《湖北省县市概况》关于房县地域属于古彭国的记载;二是《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年版《汉浯大字典》中关于“彭水”和“粉水”的注释;三是《史记》和张正明著《楚史》中关于楚伐庸(今竹溪县)、伐绞(今丹江口市)、伐麋(今郧西县)时涉彭的记载;四是保康歇马《彭氏宗谱》的溯源和金斗彭氏的口传;五是马桥镇一带关于彭祖的传说。
老河口:孙金福编辑整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