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以水体包括长江、汉江及其支流和湖泊为专名
利川市:因清江为境内大川,且富水利,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故名。
长阳县:隋以内长杨溪即今南汉溪设长杨县,唐朝忌隋朝姓而改长杨县为长阳县,故名。
枝江市:以长江至此分枝为诸洲而得名。据《枝江县志》:“蜀江自此分为诸洲,自江陵而九十九洲起,自此间如乔木之有条枝焉,故曰枝江。”年设市。
南漳县:因其境有古南漳水即今漳水,且历史文化深厚而故名。据乾隆《襄阳府志》:“漳水,县南一百里,源出荆山。县之立名以此。”又据《明史》:“南有漳河,流入当阳县,合于沮水。”
浠水县:以境内浠水得名。长江北岸,南朝宋置浠水左县,唐改为蕲水县。年改为烯水县。
竹溪县:以境内竹溪河得名。明置竹溪县。据《竹溪县志》:“竹溪因城西五里竹溪河得名。”
丹江口市:以境内丹江入汉水处得名。丹江口水库南岸。年设丹江口市,均县撤销并入。因临丹江下游的丹江口水库,得名。
老河口市:因处汉江故道之口得名。清康熙年间称新镇,因地当汉江故道之口,也称老河口镇。年以老河口镇设市。
襄阳区:因位于襄水之阳,故名。据《今县释名》:“应劭曰,在襄水之阳,襄水今名疏水,为汉水之流。”
潜江市:因境内有古潜江河为地下河得名。宋置潜江县,汉水自石城北分流为潜江,一名芦洑河。据《水经注》:“潜水盖汉水枝分潜出,故受其称耳”。年设市。
汉川市:因汉江流经市境得名。唐分汉阳地置汉川县,因汉水为名。宋初改为义川,太平兴国二年()因避赵光义讳,改为汉川县,因汉水流经县境,故名,后撤县改市。
广水市:原名应山县以城东应台山得名。后撤县改市,因境内有广水河得名而广水河则来源于因其河床浅宽,每当山洪汇集导致河面宽广,故名广水。
洪湖市:以境内最大湖泊洪湖而得名。
黄石市:以境内黄石港而得名。
沙市区:意为沙洲顶端集镇,称沙头市,简称沙市。
02以山为专名
京山县:因县境东部有京源山,故名。大洪山南麓,隋置京山县。京山县城东7.5公里处有京山,又称京源山。
天门市:因境内天门山得名。据《大清一统志》:雍正四年()因避康熙皇帝陵寝名之讳,遂改景陵县为天门县。因县城西北30公里处有天门山而得名。年县改市。
石首市:因境内石首山得名。晋置石首市。据《今县释名》:“石首山在县东,江滨有石孤立,在北山之首。县以此名。”
大悟县:原名礼山县,也是因境内礼山而命名;后为纪念大悟山革命根据地为革命所做的贡献,年因境内大悟山而改名大悟县,以示缅怀先烈。
英山县:南宋成淳六年(),因境内英山得名。据《英山县志》:“九江王英国公墓在英山尖下,茔碑尚存。”因山为名。
阳新县:三国魏黄初二年(),吴孙权析鄂县置阳新县,以治所附近阳辛山命名。县治阳辛(新)。阳辛地处县西南隅。沿雉水(今富水)往东不远有深潭曰辛潭,邑因近潭,又居雉水之北,水北为阳,故名阳辛。因古“辛”与“新”通用,又含析置新县之意,故称“阳新”,意即雉水以北新置县治。
神农架林区:因境内神农山得名。相传神农氏为治民众疾病,跋山涉水来到神农架采药。神农架即由神农氏采药“架木为梯”“架木为屋”“架木为坛”而得名。“神农架”的正式名称最早见于清代方志。同治《兴山县志》云:“老君山其最高处曰神农架,悬崖削立,林木蒙茸,人迹罕至。”可见神农架先为山名,后才作地方名称的。
赤壁市:因长江之滨的石头口,今赤壁镇,为东汉末“赤壁之战”古战场而赤壁之战实乃镇北有赤壁山命名。原蒲圻县因蒲圻湖今西梁湖,湖岸多蒲草故名。
夷陵区:因境内有夷山得名,一说因“江水至此而夷,高山至此而陵”得名。
郧县:因境内有郧山,故名。郧山,曾称“郧关”相传位于今湖北安陆境的郧国被楚灭后,其残余部落沿汉江北上到今郧县一带定居而得名,元改郧县。
竹山县:因境内有黄竹山,故名。至于“竹山”据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志》载:“县邑之北百里,有黄竹山。昔时山多竹,其色皆黄,故西魏命邑名曰竹山。”据《今县释名》:“西魏置,有黄竹山,在县东百里,一名黄山岭,山上竹色皆黄,县以此名。”
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因境内五峰山得名。清置长乐县,因与福建省长乐县同名,年改为五峰县,因县城西南2公里处的五峰山得名。
黄梅县:因境内黄梅山得名。隋开皇十八年()改新蔡县为黄梅县。据《今县释名》:“黄梅山在西北,山多黄梅,以此名县。”
荆门市:因境内荆门山得名。汉江与漳水之间,唐置荆门县,以境内荆门山得名。据《荆门直隶州志》:“荆门山即虎牙关,唐尉迟恭筑。在州南五里,东西两山对峙如门”故名。年设市。
黄冈市:因境内黄冈山得名。隋开皇十八年()置黄冈县。据《今县释名》:“西北有黄冈山,因古黄国得名。”年设黄州市。年在黄冈地区所辖范围内改黄州市为黄冈市,沿用地区名为市名。
03以历史人物得名
罗田县:取巴蛮酋长文小罗、田光兴2人名姓称罗田。据《今县释名》:“梁置、县西北有同罗关,《舆地纪胜》,崄石河在浠水县东北,罗石三溪之水会焉,盖县居兹水之陆而名。”一说罗田系巴蛮酋长田光兴,文小罗助其灭叛将有功,设县时盖取二人名姓称罗田。一说系安置罗巴水蛮酋长田氏得名。
秭归县:汉置秭归县,素有“屈原故里”之称。据《水经注》引袁山口《宜都山川记》:“屈原有贤姊,闻原放逐,亦来归,喻令自宽。全乡人冀其见从,因名秭归。”
公安县:因东汉建安十四年(),左将*刘备号称“左公”,立营油河口,领荆州牧,“邑赖以安”,取左公之所安,名其城为公安,置公安县,晋改江安县,南北朝复置。
麻城市:因后赵将麻秋筑此城,得名。隋开皇十八年()改信安县为麻城县。据《读史方舆纪要》:县本石勒将麻秋所筑,因名麻城。年改市。
04以民间传说得名
来凤县:传县境翔凤山有凤凰飞临得名。清置来凤县。据《来凤县志》:“翔凤山地,土司时,传说有凤集于此,邑因之得名。”
鹤峰县:传其境山峰形似鹤凌空得名。清置鹤峰州,以城后诸山奇峰,如鹤飞翔而得名。年改县。
神农架林区:传神农氏曾在此搭架采药得名。
孝感市:以董永孝感行天得名。南北朝孝建元年()以汉孝子董永故析安陆东境置孝昌县。后唐同光二年()为避皇祖国昌名讳改孝昌为孝感,意为董永“孝感动天”。
掇刀区:传关羽出征魏*掇刀于石中故名。
05以古代封国、村镇得名
荆州市:传为古九州之一。《左传·襄公四年》载:“芒芒禹迹,画为九州。”在夏禹时期,荆州就成为“九州”之一。《书·禹贡》说:“荆及衡阳惟荆州。”故荆州之故地域,北及荆州(今湖北省漳西),南及衡山之阳。一说为楚初立国荆山。唐代始称沙头、沙头市,简称沙市。其意为沙洲顶端的集市。年设市,故在沙市之后又加“市”字。年撤销荆州地区、沙市市和江陵县,设立荆沙市。年荆沙市改名为荆州市,取古荆州为名。
房县:因春秋时其地为防渚得名。古房国地。隋置房州,据《元和郡县志》:“县西南有房山,有石室如房,因名”,明置房县。
谷城县:以古谷国即西周谷伯绥封地得名。据《水经注》:“谷城县因古谷国而得名……春秋谷伯绥之邑也。”
沙洋县:以唐在此曾筑沙洋堡得名。
云梦县:因其地为古云梦泽得名。云梦一名似以古云梦泽省“泽”字而得名。《国语》《左传》或单称“云”,或单称“梦”。《梦辞》《国策》等称“云梦”。
松滋市:因其地为古秋兹地故名。据《今县释名》:“汉置松兹县,在庐江郡,此县地为汉南郡之高成县,东晋咸康中,以庐江郡松兹县流民,避兵至此,乃侨置此,古今地名云,荆州松滋县,古鸠兹地,按古鸠兹邑,在今芜湖县。”年设市。
随州市:以古随国得名。春秋为随国地,据《水经注》:“楚灭随以为县”,以国为名。汉置随县。年设市。
鄂州市:以古鄂国得名。秦置鄂县,以古邑和古国为县名。三国为武昌县。年改为寿昌县,年改为鄂城县,因有古鄂王城,故名。年设市,年改为鄂州市。
枣阳市:以境内古枣阳村得名。据《元和郡县志》:“后周改襄乡县曰广昌县。隋初郡废,寻避太子讳,改广昌县曰枣阳县,因枣阳村以为名也。”年设市。
武穴市:以境内古武家穴村得名。唐置广济县。年改为武穴市,因武穴镇得名。据《康熙丁未志》:武穴“或云汉以前为邬家阅,人极悍,有精兵,唐号武家阅。”据何绍基《长江图说》:“武穴古为大江九穴之一。”明代更名为武家穴,后演变为“武穴”。
曾都区:随州市的一个区,以古曾国得名。曾国的故城遗址在今湖北省随州市曾都区。年春夏,曾都区城西擂鼓墩曾侯乙墓出土了大型系列编钟,震动史学界和考古学界,通过对出土的青铜器上的铭文以及史料进行研究和考证,得出了“曾随合一”的结论,即在年前,以曾都区为中心的汉东地带的“随”国即“曾”国,随州城为曾都。
06以宣扬长治久安及颂美吉祥之词为名
一般由中央*权命名,所以往往反映当时统治者的意思。命名的县市有宜昌市:据《今县释名》:“春秋时楚夷陵,汉为夷陵县,夷山在西北,因为名。”隋称宜昌,清为宜昌府,年改为县。宜昌系由夷陵雅化而来,并附昌盛新意。
保康县:取保民安居康乐之意。北周置永清县。据《保康县志新纂》:“赵宋太祖时置保康*,邑名始此。”明因以置保康县。保康,永保安康之意。
远安县:因其地“近瑶而远”得名。北周改高安县为远安县。据清同治年间《远安县志》:“以其近瑶而远”之意;即此地邻近少数民族,又距京城较远,但愿永远安宁相处之意。
当阳市:取“天子当阳诸侯用令”之意。汉置当阳县,“谓天子南而治天下也”。当阳,地处京都长安以南,又在荆山之南,故名。年设市。
恩施市:取“恩威并施”之意。东晋筑城临施水,号施王城。后周因置施州。据《水经注》:“施水出施山,北流会于沅。”清雍正六年()置施县,七年改为恩施县。取皇帝恩赐于施县之意。
咸丰县:取“咸庆丰年”之意。清雍正十三年()设咸丰县,取“咸庆丰收”之意。
钟祥市:取“祥瑞钟聚”之意。明嘉靖十年()设钟祥县。钟祥,以明世宗(嘉靖皇帝)发迹于此,有聚集祥瑞的意思,故赐名钟祥。年设市。
宣恩县:取“宣扬皇恩”之意。清置宣恩县,为“传布恩德,宣扬皇恩”之意。
咸宁市:取“易、乾象万国咸宁”之意。唐置永安镇,南唐为永安县,宋避永安陵名,因改咸宁县,其意近。年设市。
宜都市:取“宜于建都”之意。汉置夷道县。南朝陈置宜都县。隋改宜昌县。唐复置宜都县。年改为枝城市。因枝城镇得名。年复名为宜都市。
07以物产命名
松滋市:亦名祝松,因当地松树滋生而得名。据《今县释名》:“汉置松兹县,在庐江郡,此县地为汉南郡之高成县,东晋咸康中,以庐江郡松兹县流民,避兵至此,乃侨置此,古今地名云,荆州松滋县,古鸠兹地,按古鸠兹邑,在今芜湖县。”年设市。
蕲春县:以水隈多蕲菜得名。汉置蕲春县。据《太平寰宇记》:蕲春县以水隈多蕲菜而得名。蕲菜即楚菜,俗称水芹菜。春,取生机勃勃之意。
08以方位命名
郧西县:因位于郧县以西得名。据《郧西县志):明成化十二年,设郧西县,郧西因在郧县之西而得名。
巴东县:因在古巴东郡之东故名。隋置巴东县,以县在巴山之东,故名。
09取其谐音命名
仙桃市:原为沔阳县,因城在沔水之北得名。后因其地原名鸡公滩,又名尖刀嘴后诈其为仙桃,故名。另一说为百姓买仙女所摘之桃敬奉双亲得名。据《今县释名》:“梁置郡,隋改县,在沔水之阳。”又“汉有沔阳,属汉中郡,如淳曰,此方人谓汉水为沔水,颜师古曰,汉上曰沔。”年改设仙桃市,因镇得名。
神农架林区:原名神龙架后诈“龙”为“农”故名。
10复合地名由于历史上行*区划变化频繁在两个地区合并时往往出现复合地名
武汉市:由武昌、汉阳、汉口三镇取首字命名。
襄樊市:由襄阳县城和樊城镇各取一字命名。现又重复归为襄阳市。
黄石市:由黄石港和石灰窑各取一字命名。
黄陂区:柔合古黄城与武湖得名。据唐代《黄陂记》:“黄陂在汝州,汝州有三十六驻,黄陂最大,溉田千顷,盖黄陂之来由也”。一说源于三国时期,“黄”指黄祖兴建的城垣“黄城”,“陂”指武湖。黄陂为黄城和武湖的合称,北周置黄陂县,现并入武汉市成立黄陂区。
通山县:宋乾德二年()置通山县,取通羊、青山二镇各一字,置县。
十堰市:因清中叶在百二河上筑六个堰、犟二河上筑四个堰故名。清置十堰堡。保北有牛头山,为百二河发源地,北流入江汉。居民利用百二河拦水筑堰,共有头、二、三、四、五、六个堰,另外还有四堰。在头堰附近设了一个管理水利的机构,驻地名为十堰,意在标示管理范围。十堰以此得名。年设十堰市,年改为省辖市。
嘉鱼县:以境内有鱼岳山,兼取诗经、小雅“南有嘉鱼”之意命名。隋代以其地多生鲇鱼置鲇渎镇,南店升为县,取“南有嘉鱼”之意。
11取其象征或引伸意义命名
兴山县:因环邑皆山,故名。三国吴置兴山县。据《兴山县治》:“兴山环邑皆山,县治兴起于郡山之中,故名兴山。”
通城县:传因交通便利,四通八达故名。唐元和五年置通城镇,宋熙宁五年()升镇为县。据传“通城”,意为四通八达之城。
监利县:以地富鱼盐,设官监办,命名。三国吴置监利县。据《湖广总志》:“地富鱼稻”,于是东吴便“邻官监办”,以图鱼、稻之“利”。
大冶市:取“大兴炉冶”之意命名。宋乾德五年()设大冶县,因县境矿藏丰富,不少朝代在此大兴炉冶,故取名大冶县。年设市。
江陵县:以连州无高山,所有皆陵阜,故名。
崇阳县:以诸山崇聚,命名。据《今县释名》:“五代杨氏置,县北有大集山,自龙窖山发脉,历方山龙头岩而东,至此崇山崇聚,县在其阳,故名。”
建始县:取建县伊始之意,故名。据《今县释名》,因建始溪得名。
安陆市:取地势高平少水患之意命名。
团风县:因地势低下江湖环绕暑季环镇堤上清风习习,故名。
应城市:因应邑地处要冲,乃安荆府咽喉,故名。南朝宋置应城县。据《今县释名》:“县近应山,故名。”据《水经注》:似因古殷时应国而得名。
夷陵区:因长江至此而夷,高山至此而陵,故名。清顺治五年()曾改“夷陵”为“彝陵”。一说因县北有夷山得名。
12地名的变更
宜城市:原为夷城、夷邑,后因雅化,改夷为宜,故名。据《今县释名》:“本鄢,为楚之别都,有鄢城汉惠帝改今名,有鄢水,一曰夷水,桓愠父名彝,改曰蛮水。”宜城似由夷水得名。年设市。
长阳县:原为长杨县,后改杨为阳,故名。
新洲区:与州治变迁有关。年迁县治于江滨黄州称新州。建县时因处举水之旁州字加水旁改州为洲。
蔡甸区:原名蔡店,后改店为甸,故名。
阳新县:原为兴国县,因与江西兴国县同名,改今名。
红安县:明置黄安县。年11月红四方面*在“黄安战役”奇取县城后,12月改黄安为红安县,以庆祝红四方面*的胜利。
英山县:咸淳六年()析罗田东部置英山县以境内的英山得名属六安州。寻废。德佑二年()复置。明清属安徽省。年11月划归湖北省。据《英山县志》:“九江王英国公墓在英山尖下,茔碑尚存。”因山为名。
地名是人类活动的产物,是具有标志意义的约定俗成的语言符号,也是地域文化的典型体现。地名与语言学的关系是显而易见的,通过对地名的结构形式以及命名方法的归纳,大致总结出湖北县市地名的命名规律及其反映出的湖北的地域文化特点。
来源:《中国地名》年07期
作者:毛雨松
选稿:耿瞳
转化编辑:黄馨烨
校对:周辰
责任编辑:耿曈
往期精彩
身份证上的人名、地名为什么打不出来
北京地名罗马化拼写的谬误
我国河流名称变迁的规律及成因
天津胡同命名理据
由于版面有限,文章注释请参照原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