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56号邓州市人民*府
关于印发邓州市人口发展规划(-年)的通知市*府办公室-01-15
《邓州市人口发展规划(-年)》已经市*府审议批准,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年12月31日
邓州市人口发展规划
(-年)
邓州市位于河南省西南部南阳盆地中部偏西地区,处于中原城市群、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三大城市群的中心地带,同时,又位于南阳—襄阳—十堰城市小三角中心,经济地理区位优势明显。“一带一路”、中原经济区、粮食生产核心区、丹江口库区及上游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豫京对口协作规划等全国性规划的陆续实施,为全市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势必成为丹江口库区人口承载的主要地区之一。为有效应对我市人口发展的趋势性变化及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刻影响,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为实现新时代经济强市、美丽邓州的奋斗目标提供基础性、战略性人口支撑,根据《国家人口发展规划(—年)》、《河南省人口发展规划(—年)》和《邓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精神,编制本规划。规划明确了今后一段时期我市人口发展的总体要求、主要目标和工作任务,是指导全市人口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是全面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要依据。第一章发展背景
进入21世纪以后,邓州市人口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外部条件均发生了显著改变,人口发展进入关键转折期。准确把握人口发展变化趋势和特征,充分认识人口变化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对促进全市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一、人口现状“十二五”以来,邓州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府关于完善生育*策的重大决策部署,不断加强和改进人口管理服务,注重把人口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在探索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人口环境,有效促进了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进步。人口总量保持平稳。-年全市人口整体保持平稳状态。户籍人口呈缓慢增长态势,年全市户籍人口.6万人,比年增加4.5万人,年均增长0.43%;常住人口呈波动下降趋势,年常住人口.5万人,比年减少3.9万人。-年全市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呈波动上升趋势,年底分别为12.29‰、4.98‰,比年分别提高1.42和0.37个千分点,但仍低于全省12.95‰、5.98‰的平均水平。`图1-年邓州市人口变动情况
图2-年邓州市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变动情况
人口结构呈现新特征。从性别结构看,全市出生人口性别比逐渐合理,由年的降至年的.62,稳定在-的国际标准范围内。从年龄结构看,年全市常住人口中,0-14岁少儿人口占总人口的27.2%,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的61.6%,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11.2%。同年相比,0-14岁少儿人口比重上升2.8个百分点,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下降6.4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上升3.6个百分点。同全省平均水平相比,0-14岁少儿人口比重和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人口发展后备力量相对充足,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图3-年分年龄段人口比重变化情况
表1年邓州市常住人口分年龄结构与河南省情况对比
地区
0-14岁人口
比重(%)
15-64岁人口
比重(%)
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
总抚养
系数(%)
邓州
27.2
61.6
11.2
62.3
河南
21.4
68.4
10.2
46.2
人口素质水平不断提升。随着我市经济和社会不断发展,全市人口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全市新生儿出生缺陷率、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从年的17.99/万、6.9‰、9.12‰下降至年的14.96/万、2.07‰、3.37‰,居民健康水平优于全省平均水平。人口受教育水平明显提高,年底,全市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7.3%,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0.8%。人口城镇化水平持续提高。年以来,全市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城镇化水平持续提高。年底,全市城镇常住人口57万,较年增加13.5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40.28%,年均增长5.1%,快于全国2.2%、全省3.6%的年均增长速度,与全国、全省的差距逐渐缩小;城镇户籍人口33.08万人,户籍人口城镇化率17.8%,远低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户籍人口城镇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此外,从与其他省直管县横向比较来看,邓州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排在全省10个省直管县第7位,处于中下游水平。图4-年邓州市城镇化率与河南省、全国情况对比
图5年邓州市城镇化率与其他省直管县情况对比
人口分布有序集聚。年,全市人口密度人/平方公里,高于全省人/平方公里的平均水平,人口密度较高。从人口空间分布上来看,全市人口呈现中心集聚、北密南疏的分布特征。中心城区、湍河沿岸的张村镇、十林镇、文渠镇以及南阳—邓州一体化发展区域的穰东镇、汲滩镇人口密度较高,其他区域由于山地、丘陵所占比重较大,人口分布相对稀疏。中心城区的花洲街道办事处人口密度高达人/平方公里,人口高度集中,是全市人口密度最大的区域。此外,从人口集中度来看,花洲街道办事处人口集中度最高,为20.91,是人口集中度最低地区彭桥镇的49倍,人口分布极化现象明显。表2年邓州市分乡镇人口密度和人口集中度
名称
面积(平方公里)
常住人口(人)
人口密度
(人/平方公里)
人口集中度
古城街道办事处
15.06
.79
11.08
花洲街道办事处
12.76
.46
20.91
湍河街道办事处
64.25
9.63
1.69
罗庄镇
79.98
.90
0.84
汲滩镇
89.03
.18
0.96
穰东镇
96.98
.19
1.27
孟楼镇
53.43
.73
0.80
林扒镇
86.34
.43
0.61
构林镇
.18
.03
0.64
十林镇
92.53
.23
0.97
张村镇
81.85
.41
1.09
都司镇
94.54
.47
0.61
赵集镇
.25
0.81
刘集镇
.43
.00
0.61
桑庄镇
78.94
.69
0.90
彭桥镇
.94
.18
0.42
白牛镇
71.67
.84
0.85
腰店镇
74.38
.26
0.87
九龙镇
75.23
.16
0.82
文渠镇
76.89
.84
1.09
高集镇
.36
.40
0.67
陶营镇
88.86
.31
0.67
夏集镇
.29
.56
0.82
裴营乡
.96
0.95
张楼乡
63.66
.29
0.82
小杨营镇
60.63
.00
0.87
龙堰乡
80.11
.21
0.78
图6年邓州市人口密度
人民福祉显著提升。全市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等重点人群的社会保障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健全,保障水平和服务能力不断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年,全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生育保险、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91.9万人、4.72万人、14.3万人。民生保障取得新进展。年,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人,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7万元;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3.7万人,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6.7万元。脱贫攻坚成效显著。截止年底,先后实现46个贫困村人稳定脱贫。
二、发展态势
人口问题是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人口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密不可分。科学研判未来人口发展态势,事关我市未来人口发展战略,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未来一段时期,我市人口发展既符合全国性一般规律,又具有自身特点和特征。常住人口总量平稳增长,年之后增长速度放缓。受“全面两孩”*策影响,“十三五”期间全市生育水平将适度回升。“十四五”以后受育龄妇女数量减少及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死亡率上升影响,生育水平逐渐回落。同时,受丹江口库区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带动影响,未来大量外出务工人员将返乡回流,全市的人口增长势能在一段时期内将继续保持。根据预测,年之前,全市常住人口将保持较高增长速度;年,全市常住人口总量将达到万人左右;年之后,增长速度逐渐放缓。图7-年邓州市常住人口总量变动趋势
劳动年龄人口规模继续增加,劳动力老化速度加快。未来十几年,我市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总量保持增长态势。到年,全市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仍保持在68%左右,劳动力资源仍较为丰富。45-64岁大龄劳动力人口占比在年之前相对稳定,之后呈波动上升趋势。到年,45-64岁大龄劳动力人口占比将高达41.82%。图8-年邓州市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变动趋势
图9-年邓州市大龄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变动趋势
少儿比重呈下降趋势,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未来十几年,我市0-14岁少儿占比呈逐步下降趋势,年,0-14岁少儿比重将下降至16.17%。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不断上升,到年将达到15.65%,步入深度老龄化社会。总体上看,少儿比重的不断下降和老年比重的不断升高表明,未来一段时期邓州市社会抚养对象逐步从少儿转向老年,养老问题将成为人口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图10-年0-14岁人口比重变动趋势
图11-年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变动趋势
新型城镇化快速发展,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随着丹江口库区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和新型城镇化建设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体制机制逐步完善,城镇综合吸引力和承载力大幅提升,农业转移人口进城意愿和能力不断增强,人口城镇化率持续提高。到年,预计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将达到57%。到年,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将达到70%,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的差距进一步缩小。三、面临形势
未来一段时期,随着“全面两孩”*策的实施及户籍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人口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外部条件将继续发生深刻复杂的变化,但人口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压力不会根本改变,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紧张关系不会根本改变,推进全市人口均衡发展面临着潜在风险和挑战。
人口大量流出,实现人口总量增长面临压力。邓州市地处豫鄂陕三省交界、中西部结合的战略支点位置,交通网络四通八达,交通区位优势明显。二广高速、内邓高速穿境而过,距襄阳、老河口、南阳三个机场均在60公里以内,可方便快捷直达全国各地。便利的交通条件,促使市内30%以上的人口外出务工。人口的大量流出,使得全市常住人口远远小于实际的户籍人口。未来一段时期,随着郑万高铁的开通,郑州、武汉等周边国家中心城市对我市人口的虹吸效应将进一步显现,如何能够留住本土人口,吸引外出务工人口回流,实现人口总量增长面临巨大压力。
工业化进程缓慢,城镇化水平提升面临挑战。邓州市属传统农业大市,多年来,初步发展形成了装备制造、纺织服装、粮油食品、林板纸、水泥建材、医药化工六大产业。但目前,全市工业基础较差、底子较薄、工业化水平较低,产品结构以初级产品为主,且支柱产业规模小、效益低、竞争力不强。年,全市工业增加值.48亿,工业化率为36%,仍处于工业化发展初期阶段。由于工业化明显滞后,容纳就业人员有限,城镇化发展缺乏产业和人口支撑,不足以刺激基础设施的快速发展和促进生产要素向城镇的有效聚积,延缓了邓州市城镇化进程。未来一段时期,邓州市按照产城互动和产城融合的要求,以产业集聚为支撑,以空间集中为特征,以人口集中为目标,实现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进一步提升全市城镇化水平面临挑战。
中心城区人口密度高,人口承载能力亟待提升。目前,全市人口集中分布在中心城区的花洲街道办事处、古城街道办事处和湍河街道办事处,其中花洲街道办事处人口密度最高,为人/平方公里,人口高度集中。未来,随着人口*策的逐步放开、农民工回流等相关因素的影响,人口将进入加速增长期,中心城区人口规模会进一步增加。但是现阶段,邓州中心城区呈现单中心、封闭式的城市空间结构,中心城区商业、文化、行*等功能较为集中,用地紧张、交通拥堵等问题日益凸显,古城的保护也面临严重的威胁,城市的空间结构和承载能力已经难以满足城市快速发展的需求。推动中心城区功能结构调整和空间整合置换,进一步强化综合辐射带动功能,提升人口承载能力迫在眉睫。
人口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养老服务面临挑战。在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全市老年人口规模不断扩大,老年人口比重持续上升,养老产品和服务的总需求急剧增加,社会和家庭将面临巨大的养老压力。邓州市养老服务产业发展相对较慢,存在社会养老服务能力薄弱、养老服务事业市场化程度低、养老服务专业人才匮乏等一系列问题。因此,未来一段时期,根据全市人口老龄化实际,不断增加和优化养老服务供给,努力满足老年人口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推动养老服务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面临巨大挑战。
基本公共服务需求加大,民生保障面临挑战。随着“全面两孩”*策的实施,全市妇幼保健服务需求将大幅增加,幼儿园、小学等基础教育需求将明显增长。同时,随着丹江口库区区域中心城市、南阳副中心城市建设推进,农业转移人口的就医、子女入学、住房等公共服务需求也将逐年加大。未来一段时期,如何满足人民需求,改善基本公共服务投入水平低、发展不均衡、服务供给市场化不足等问题成为未来全市人口发展亟需解决的难题之一。
总体而言,未来一段时期,我市人口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并存。必须抢抓机遇、积极施策、主动作为,进一步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和*策体系,统筹解决人口均衡发展问题,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口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动作用。
第二章总体思路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持续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指导河南和参加河南代表团审议时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贯彻*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以全面做好人口工作为导向,以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为主线,合理提升生育水平、综合提高人口素质、着力优化人口结构与分布,强化人口发展的战略地位和基础作用,为建设成丹江口库区区域中心城市、南阳副中心城市提供坚实基础和持久动力。二、基本原则
实现人口均衡发展目标,必须站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局高度,以中长期发展视野谋划人口工作,明确并贯彻以下基本原则:坚持全面统筹与有序推进相结合。加强顶层设计,统筹协调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关系,统筹解决人口数量、素质、结构、分布与流动问题。同时,结合邓州市社会的发展进程、产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人口发展的现实状况,综合运用法律、行*、教育、经济等手段,形成*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有序推进的人口工作格局。坚持依法管理与以人为本相结合。依法管理是人口工作的基本要求,人口管理相关部门要在登记申报、劳动用工、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等环节严格执法,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坚持在实施行*执法中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做到文明执法、依法行*,寓管理于服务之中,以精细化、个性化、人性化的服务提高依法管理效能。坚持突出重点与优化环境相结合。重点构建与邓州市发展战略相适应的人力资源体系,着力在集聚高端人才、中高级技能人才和创新创业人才上寻求突破。以改革为动力,完善人口服务管理体制,提升现代化治理能力。同时,不断完善生产、生活、生态环境,打造宜居宜业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提高对人口的吸引力、人才的凝聚力。坚持*府引导与市场调节相结合。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调动市场主体参与城市更新、产业升级、招才引智、职业培训的积极性。同时,坚持*府在资源配置中的引导作用,通过引导经济发展与就业岗位增长同步、创新城市更新体制机制、完善人才引培*策体系、均衡配置公共服务资源等,促进区域人口健康可持续发展。三、主要目标
到年,“全面两孩”*策效应充分发挥,生育水平保持稳定,人口素质不断改善,结构逐步优化,分布更加合理。到年,人口自身均衡发展的态势基本形成,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程度进一步提高。人口总量目标:“全面两孩”*策平稳实施,总和生育率稳定在适度水平。年,全市户籍人口达到.59万人左右,常住人口达到.83万人左右。年,全市户籍人口达到.27万人左右,常住人口达到.34万人左右。人口素质目标:“健康邓州”建设持续推进,出生缺陷得到有效防控,人口健康水平持续提高。到年,新生儿出生缺陷率控制在10/万以内,婴儿死亡率控制在2‰以内,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控制在3‰以内,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9.5岁。通过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进一步增加,到年,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不低于13.5年。人口结构目标:社会性别公平和谐发展,出生人口性别比维持在-的合理区间。优质劳动力资源持续集聚,人力资源供需结构和人口年龄结构得到改善。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策制度、工作机制和养老服务体系更加完善,群众养老服务需求得到有效满足。人口分布目标:结合城市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不断调整城市人口空间布局,合理引导人口向中心城区集聚,加快推进重点镇建设,使人口分布与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相一致,提高集聚效率。到年,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将达到57%。到年,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将达到70%,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差距进一步缩小。公共服务保障目标:规划期末,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体制机制更加健全。人民群众享有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的可及性、公平性显著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多元化家庭发展*策支持体系基本形成,全方位、全周期的家庭发展服务能力得到提升。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等重点人群的基本权益得到有效保障。表3邓州市人口发展目标
领域
主要指标
单位
年
年
年
人口总量
户籍人口
万人
.6
.59
.27
常住人口
万人
.72
.83
.34
总和生育率
--
1.7
1.6-1.8
1.6-1.8
人口结构
出生人口性别比
女=
.62
-
-
人口素质
人均预期寿命
岁
75.5
77.8
79.5
劳动年龄人口
平均受教育年限
年
12.5
13.5
13.5
人口分布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
40.3
57
70
第三章促进人口适度增长
适度人口规模是维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前提。为应对人口发展变动新态势,邓州市应完善人口调控*策,提升生育服务水平,健全家庭发展支持体系,引导生育水平适度提升,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一、贯彻落实生育调控*策,引导群众合理安排生育
贯彻落实“全面两孩”*策。落实“全面两孩”生育登记服务制度,推进网上登记、一站式服务和承诺制,优化再生育办理流程,进一步简*便民。认真落实相关配套*策规定,妥善做好“全面两孩”*策与各项计划生育*策的衔接,构建鼓励按*策生育的制度体系和社会环境,引导家庭负责任、有计划地安排生育。依法实施性别比综合治理。建立完善工作制度和机制,统筹推进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工作深入开展。加强孕情全程跟踪服务,落实孕情包保责任,把控“两非”治理源头。继续依法开展专项整治行动,集中力量查处一批“两非”典型案件。加强部门协作,卫健委、食药监等部门要加强B超孕检、终止妊娠手术和药物的管理,规范工作流程,严格审批程序。落实实名登记制度,各医疗机构、妇幼保健计生技术服务机构要严格落实出生、B超孕检、计生手术等实名登记工作,切实提高实名登记和信息共享的完整率、及时率和准确性。到年,确保全市出生人口性别比稳定在-的合理区间内。密切监测生育水平变动。科学评估经济社会发展对生育行为的影响,做好“全面两孩”*策效果跟踪评估,密切监测生育水平变动态势,做好*策储备。着力完善出生人口监测和预警机制,强化形势研判和风险防控,建立常态化的人口预测预报机制。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