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听说了吗?武汉蔡甸区正在申请更名!
11月5日,两份《关于蔡甸区更名为知音区的的报告》、《蔡甸区人民*府关于将蔡甸区更名为知音区的请示》文件首页在网上流传。
在官方还没站出来给说法的时候,网上的热心群众们就已经率先炸开了锅。
A:真的假的???
B:别闹!地方改名可不是小事,这要真搞起来太费劲了。
C:???蔡甸要改名??改什么?我记得之前叫汉阳??
D:我知道我知道!我听我姨说了……
E:……
好在官方并没有让我们等太久,武汉市蔡甸区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11月5日证实,蔡甸区确实在申请更名,欲更名为“知音区”;目前还只停留在申请阶段,还需经过武汉市、湖北省及国务院的一级级审批。
为什么想改名“知音区”?
据蔡甸区新闻信息中心在官方网站的发文称:
蔡甸区已连续六年举办祭祀楚隐贤钟子期活动,旨在传承知音文化,唱响知音文化之根。
近年来,围绕知音文化的打造,蔡甸区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活动,牢固树立了知音文化的品牌地位,使知音文化成为了我区特有的文化资源。坐落在蔡甸街马鞍山南凤凰嘴上的钟子期墓,是知音传说历史文化传承的唯一文物载体。
年,钟子期墓被确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年,蔡甸区被湖北省民协命名为“知音文化之乡”;年荣获第三届湖北省“一县一品”文化品牌奖,同年,“伯牙子期的传说”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原文太长,大家可以略过。为什么想改名“知音区”?他们给的理由其实就是被标红的那句:旨在传承知音文化,唱响知音文化之根。
另外,据报道,年蔡甸区委书记刘子清曾感慨地说:
“曾经有朋友向我抱怨,你工作的地方名字不好记、位置也难找。我告诉他,全国有近个县,你记不住蔡甸不要紧,你知道’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就够了。我工作的蔡甸就是这个故事的发祥地。”
看了那么多材料和报道,总结一下,蔡甸区申请更名“知音区”的原因就是:蔡甸区这个名字不好记,不够出名。外地人既不知道蔡甸区,也不知道“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发生在蔡甸区。
地方改名是好是坏?
蔡甸区改名为知音区,相比较来说,这个名字的确更容易让人记得,既能扩大对外宣传效果,又能传播当地的知音文化,可谓是一举两得。而且,蔡甸区改名为知音区,在当地论坛上有颇高的支持率。
但是,蔡甸区要出名就只剩下改名为知音区这一条路?蔡甸区改名为知音区就能一鸣惊人,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全国县区多个,不可能让人们记住每一个县区,这不现实,而就算蔡甸区改名为知音区,加深了人们的印象,留给人们的可能也仅仅是一个知音区的名字,并不会知道其他更多的内容。
“蔡甸区”想更名为“知音区”,你觉得怎么样?
对了,说到地方改名,其实,湖北还有很多地方因为各种原因,都曾经改过名字。有的地方改名后则名气更响,也有的地方改名后……
襄樊→襄阳
襄阳可以说是文人骚客笔下的常客了,比如杜甫的《闻官*收河南河北》、王维的《汉江临眺》、李白的《襄阳歌》、陆游的《水调歌头.多景楼》……首首皆是精品。《唐诗三百首》中就收有涉及襄阳的诗27首,其中孟襄阳(孟浩然)的诗15首。
襄阳因地处襄水之阳而得名,汉水穿城而过,分出南北两岸的襄阳、樊城,隔江相望。襄阳的更名路也是艰辛曲折,从西汉时就叫襄阳,射雕英雄传里的襄阳城就是这儿。
年以后,襄阳、樊城两城合二为一称襄樊市。年,恢复成襄阳市。
随国→随州
以西周封国随为名。春秋分属随、厉、唐三国。战国末属楚,置随县。西魏大统元年(公元年)置随州。年设立地级随州市。
随着时代的变迁,终将它定为随州,现在看来,这个名字还是很不错的,容易让人联想到小桥流水人家……
郧阳→十堰
郧本乡名,置关于乡,曰“郧关”。郧县以汉水“长利”有“郧关”而得名。
关于“郧阳”,“郧关”的来历,在民间流传着一个动人的神话故事。据说,有块石头从天庭投奔到人间,因跟普通的陨石不一样,所以将“陨”改为“郧”,并以此命名。
由于落地后的陨石分阳面和阴面,所以,阳面称之谓“陨阳”即今郧县;而陨石阴面所指又恰是“陨阳”之西,故称“陨西”,即今郧西。
郧县在明成化十二年成为新设立的郧阳府的府治。府治郧县,辖郧县、房县、竹山、竹溪、上津和保康6县,属湖广行省下荆南道(监察区)管辖。郧阳府一直延续到辛亥革命时期才废止。它经历了半个明代和整个清代时期,共生存了年。
年,郧阳地区和十堰市合并,称十堰市。年郧县被取消,改成郧阳区。
竟陵→天门
天门市最早叫竟陵,后晋时,为避石敬瑭名讳(“敬”与“竟”同音),遂改竟陵县。汉朝时又恢复竟陵。北宋时,因避讳为避赵匡胤祖父赵敬之讳,再改竟陵县为景陵县。到清朝时,又避康熙陵寝名(景陵)讳,索性因境内有一座天门山,改名为天门县,到如今已成为天门市。
广济→武穴
广济,这个名字是大有来头的,因为靠近广济河,而且佛教兴盛,所以又名广济佛国,李白的诗句“直挂云帆济沧海”,说的就是广济。
武则天执*之后,武姓人士从四川搬来湖北,到明朝时因为姓武的越来越多,北江口更名为武家穴站,所以“武穴”一名由此得来。
年,新中国成立后,设立为广济县。年10月23日,撤销广济县,设立武穴市。
绿林山→大洪山
也许你不知道,大名鼎鼎的“绿林好汉”就出自这里,西汉时王莽领导的农民运动就在这里爆发的。
后来,绿林山改成了“大洪山”,“绿林好汉”也变成了“大红山好汉”。
均州→丹江口
战国时期,这里还叫均陵,到隋朝时改名为均州,到民国初年改为均县,属襄阳道。年时撤销均县,改为丹江口市。
因修建丹江口大坝,原有的千年古均州被淹没,永远沉在了丹江口水库河底。
光化→老河口
唐昭宗的年号就叫光化。宋以阴城镇建光化*,设乾德县,旋废,后又复设。元至元十四年(),废*,改乾德县为光化县,历明、清、中华民国未再变。
年市县合并,撤销光化县建置,改为“老河口”。
沔阳→仙桃
湖北人都晓得“沔阳三蒸”,沔阳就是现在的仙桃。
南朝梁武帝天监二年(公元年),始于本地置郡设县,因地处沔水以北而称沔阳郡——是为建制之始。年5月27日,撤销沔阳县,设立仙桃市。
唐朝以前,沔阳人被称为“沔中蛮”,可见这名称历史悠久。
蒲圻→赤壁
蒲圻(púqí),指的是荸荠。
三国年间黄武二年,这里就叫做蒲圻县了,直到年才改名为赤壁市。
这个改名还是很成功的,借三国赤壁之战,名气更响。
江陵→荆州
荆州,古称“江陵”,是春秋战国时楚国都城所在地。三国时期,荆州为群雄逐鹿之地,境内三国文化遗存遍布。从汉朝起,江陵城长期作为荆州的治所而存在。
想想李白的“千里江陵一日还”,可以说是无人不识无人不晓了。
年,荆州和沙市合并,荆州改为荆沙市,年改回“荆州市”。
孝昌→孝感
虽然至今“孝昌”这个地名在孝感依旧存在,但意义却大不相同。
孝昌县始建于南朝刘宋时期。五代后唐同光二年(公元年),庄宗为避其皇祖李国昌之名讳,改“孝昌县”为“孝感县”,取董永、孟宗行孝感动天地之义,隶安远*,属安州。至此,在历史上持续年之久的孝昌县演变为孝感县沿用下来。
原来湖北那么多地方都曾改过名,你最喜欢哪一个?
责编:胖猫桂
来源:湖北日报、网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