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内容简介
没有规划的人生是拼图,有规划的人生是蓝图;没有目标的人生是流浪,有目标的人生是航行。
年7月23日上午,由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组织的,围绕“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能力提升”为主题的培训在武汉开班。培训按七天设计集中培训的内容,做到理论学习与实践经验相结合,专家与实践者相结合,遵循“学员中心、衔接实践、学以致用、激励生成”的原则,探索和建构综合化立体式开放性的新型培训方式体系方式体系,为培训班全体学员带来一场场精彩讲座。
生涯规划与育人方式的变革
7月23日上午,湖北省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课题组负责人——李祖胜老师讲座的主题是“高中育人方式变革背景下,生涯规划教育的制度支持”。
李老师首先分享了上海在新高考中针对生涯教育做出了各种决策,启示我们生涯教育是“标配”“必需”,“可以大有所为,必须积极作为”。然后从生涯教育的概念、*策解读和各个新高考省的方案比较,介绍生涯教育需要了解的理论知识。
学业成效管理
23号下午是华师教育硕士、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十三五重点课题生涯规划子课题负责人、国家高级生涯规划师戴方文老师的讲座“学业成效管理的理念与策略”。
戴老师课前分享了丽水育才中学的“好成绩”经验,明确“好成绩”的获得离不开学生教师学校家长的共同努力,需要有学习策略、学习行为的自我监控。然后深入浅出讲了学习的本质、好成绩从何而来、教师对于成功学习者的意义这几个方面。他认为学习的本质是内驱的、个性的、自主的、质疑的、克难的、应用与创造的,那么好成绩应从这里来:先学后听、课堂深度学习、自我反馈式训练、反省当天学习要点、学习行为自我监控。最有感触的是戴老师讲的教师对于学习成功者的意义,具体内容如下:1.“教”是为了引导有意义的“学”,2.教在学习者“困惑”时“疑惑”处,3.教给学生最有用的“元知识”。
高中不同阶段生涯发展策略
24日学习的是湖北省特级教师王忠文老师《规划生涯,幸福人生——高中不同阶段生涯发展指导策略》的专题讲座,真正感觉到茅塞顿开和时不待我!
王老师从开展生涯规划的意义、适应教育变革的策略和选科走班的规划路径以及面对新高考个性发展等方面作了深入而透彻的阐释,浅显易懂,深入浅出。
下午的课程则利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讨论如何帮助学生走出舒适区的典型个案,表达自己的见解,会后老师们都感叹原来生涯规划教育是如此的重要,不管是对自己对家人还是对学生都如此,自己原有的认识是多么的肤浅,顿感惭愧,我们必须及时补齐这块短板,以便为教育教学更好地服务。
老河口一中的姚婷老师代表4组发言
老河口高级中学的胡赛老师发表学习心得
生涯规划教育之自我探索篇
25日上午的讲座是由华中师范大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硕士陈敏丽老师的《心理测量量表的使用及测量结果解读》,也就是利用一些国际心理测量表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探索。
从探索兴趣的霍兰德的RIASEC兴趣代码——MBTI职业性格测试——加德纳的多元智能雷达图——舒伯的WVI职业价值观测试。陈老师一一解读了各种心理测量量表,并通过鲜活的案例和事例给我们分析人格类型、兴趣趋向、性格类型等等,从而为我们在学校指导和帮助学生选科提供了很大的技术支持。
认知社会与职业专业学科选择
下午是《中国大学生就业》杂志专业作者、国家职业指导师朱若霞老师的“认知社会与职业、专业、学科选择”,朱老师跟我们分享了她的工作经历和她个人对未来新型职业的判断,朱老师最后的结束语——参差多态乃幸福本源很是经典!
生涯咨询
26日上午华师应用心理学硕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凌霄老师从生涯咨询,提问话术,主要课题,咨询技术这四个方向入手来进行教学。通过凌霄老师的课程让我们掌握了生涯咨询的策略和具体应用的方法,对我们帮助颇多,受益匪浅!
保康一中郝涌平老师与老师交流心得
走进武汉三十九中学
26日下午举行了一场非常有意义的研学旅行,学员们来到生涯规划指导实践示范学校——百年名校武汉三十九中,花园式校园让我们流连忘返。
首先大家聆听了生涯指导教师吴雪老师针对高三学生的生涯引导课和生涯中心杜晓丽老师的开展生涯课程过程的专题讲座,学习了三十九中宝贵的生涯课程经验。然后参观了生涯活动室,值得一提的是校园里有百年名校图书管理的珍藏,四十年前的珍藏版图书。这次研学活动,让学员们收益颇多。
新高考志愿填报指导
27号上午黄陂区教研室余继成老师详细讲解了“新高考志愿填报志愿指导”,老师从志愿报考原则、志愿填报的准备工作和应有的常识储备做了专业的分析,实操性很强。
下午聆听了黄冈市外国语学校陈旺芳老师的“正念冥想技术运用”和武汉市第十一中学郭琦老师的“生涯规划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课程。陈老师的课对老师的自身修炼修为都非常有用的。郭老师的课,可以看出这位老师在平常的教学中都非常的用心,是用全心的爱在管班级,干货满满值得我学习,可以在以后班级管理和教学中借鉴、实施。
成为更好的自己
开展学生生涯辅导是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也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如果我们的教育本质不仅是为了满足父母的期待,而是帮助孩子实现自己的梦想;如果我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