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记事起,爷爷的房间就堆满了木料,充满了木料特有的香气……”陈洪斌说,从小他就听爷爷陈义文讲刻刀是如何从爷爷的爷爷那里一代代传承下来的故事。
成年后的陈洪斌,一心想着去大城市发展,虽然爷爷没有劝阻,却偷偷在他的行李里塞了一把刻刀。兜兜转转几年,陈洪斌在外的收入虽然不错,但对家的思念越来越深。
一次,在跟爷爷通电话时,爷爷说了一句“这么好的宝贝得传下去,你能不能回来做年画?”这深深触动了陈洪斌,他说服妻子,一起回到了家乡。
刚回家乡的半年多时间里,陈洪斌手上磨出了茧、被刻刀划伤数次,最终熟练掌握了全套木版年画技艺,并获得业界认可。后来,陈洪斌带着老河口木版年画辗转十多个国家,让更多人认识了年画。如今,陈洪斌还办起了木版年画课堂,希望更多人能担负起文化传承的责任,共同守护、延续老河口木版年画的根和*。
芦苇扎成的刷子饱蘸水墨,均匀刷在木版上,白纸铺好、用把子刷平,轻揭起来,一幅单色门神年画就完成了。
据了解,老河口是湖北省目前唯一仅存的木版年画生产地,从明朝中期开始出产年画,清代乾隆至光绪年间发展最为兴盛。自年后,民间年画逐渐衰落,老河口木版年画也仅剩陈氏家族一脉传承。为保护传承这一民俗瑰宝,年,老河口木版年画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陈洪斌介绍,作为南派木版年画的代表,老河口木版年画拥有独特风格,制作工艺讲究“陡刀立线”,雕刻精细、线条流畅,构图饱满、造型夸张、色彩鲜艳、表现手法精湛细腻,体现出传统木版年画独到、古朴、至美的整体格调。同时,老河口木版年画种类繁多,从画幅上分中堂、贡笺、门神、神像、历画、喜画等二十多种。题材广泛,多取材于历史戏剧、演义小说、民间传说、民俗民风等百姓喜闻乐见的故事,反映出不同时代的世俗观和道德观,寄寓人们期盼新年平安祥和、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的心理祈愿。
作为传承人,陈洪斌欣喜于近年传统年画得到有力推动、有望重回人们生活,也清醒地认识到审美变迁给传统技艺带来的挑战。“人们现在购买年画多是当成工艺品,装裱起来收藏”,让大家重新认识到年画的传统寓意、并贴到门上墙上,仍有待进一步推广普及。他介绍,自己目前正带着襄阳本地的20多个大学生徒弟成立工作室,探索将年画元素融入文创产品,如鼠标垫、茶杯、抱枕等,让年画重归生活。(赵梦琪李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