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阳西县塘口镇下垌村
一棵超过年的五树同根古榕树矗立村口
虬曲苍劲,枝叶繁茂
俗话说
“山中虽有千年树,世上难逢百岁人”
阳江最长寿的老人就是下垌村人
敬老公益行第三集
一起去探访这位
出生于年,现年岁
的老人廖振均
阳江日报
上午10点,廖振均正坐在家门口打盹
儿子廖家有在一旁陪着
“岁的时候,他还能下田地里干活呢。”
廖家有告诉记者
因年事已高,廖振均随小儿子在镇上居住
一百一十一载光阴
在廖振均身上留下太多印记
腿脚、听力、反应能力都逐渐退化
儿子口中曾经闲不下来的老头
如今不得不“静”了下来
平日里就爱静坐着
每天吃两顿,不太爱说话
家人闲暇时便搀扶他到屋外走动
住对门的邻居大姐说
他是个很和气的老爷爷,总是笑眯眯的
廖振均膝下有两儿一女
大儿子今年82岁,小儿子也71岁了
现在四世同堂
虽家中孙辈大都在外地工作生活
但只要有空,都会回来看望老人
逢年过节更是其乐融融,共享天伦
在儿子廖家有的记忆中
父亲是个普通本分的农民
“在旧社会,他给人家当长工,脏活累活什么都干。”那时候的穷苦百姓,能活下来全靠运气。新中国成立后,老百姓活着才有了尊严。为了养活一家老小,廖振均每天都在地里劳作,种番薯、种田、种菜,“只要有一口吃的他都舍不得吃,要留给我们。”廖家有回忆。
大半辈子都在为生计操劳
家里虽不富裕
但因为廖振均为人和气,天性乐观
家庭氛围一直和谐有爱
因为家里穷,廖家兄弟都早早就辍学出去打工,两兄弟都是普通的水泥建筑工。年纪轻轻就出去闯荡,父亲的教诲只有一条:“不能偷、不能抢、不能撒谎”。做一个正直的人,是老人家坚持一辈子的原则,也是廖家的家风。
或许是父亲勤劳的基因刻在血液中,71岁的廖家有现在也坚持干活。“我父亲一直说,要靠自己双手创造生活。”
吃过苦,更懂现在的甜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
说起父亲高寿,廖家有笑得合不拢嘴
问起长寿秘诀
他的回答非常朴实:
“水好、饭好、心情好!”
从缺吃少穿,到白花花的大米饭放心吃
从在泥水里打滚,到自来水通到家家户户
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风雨
廖振均老人见证着时代变迁和社会发展
这些变化不是冰冷的文字
而是渗透在生活里的点点滴滴
“国家富强了,还给我们发钱呢!”
廖家有开心地说
岁的父亲每个月能拿到元的高龄补贴
71岁的儿子每个月也有高龄补贴
每逢节庆,村里开展敬老活动
社工、志愿者纷纷上门关心慰问
一场*群间的双向奔赴
今年四月份
得知国家提倡60岁以上人群接种新冠疫苗
廖振均是阳江接种疫苗最高龄者
“*和国家对我们这么好,
我们必须支持*府的工作。”
廖家有说
当时父亲听到村干部提倡打疫苗
立刻积极响应
经过医护人员的体检
廖振均身体素质良好
各项指标都在正常范围
符合接种要求
接种疫苗后,医护人员上门回访廖振均的身体情况
生于风雨飘摇的清朝末年
廖振均的个人命运与时代紧紧相扣
对众生而言,百年是一段历史
对亲历的人而言,是鲜活的一辈子
如今,那些往事万千
汇聚成老人口中的一句
“中国共产*真的好啊!”
在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里
廖振均只是个平凡的小人物
却也是万千个勤劳善良的中国农民的缩影
截至目前,下垌村80岁以上老人有52人
90岁以上老人3人,岁以上1人
随着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实施
他们见证着下垌村摘掉了省定贫困村的帽子
产业发展如火如荼
年8月,中国地质学会公布了首批30个天然富硒土地,其中就有塘口镇下垌村。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富硒产业也为塘口镇下垌村的发展带来新契机。目前下垌村有亩富硒土地,富硒农产品深受欢迎。
“现在地里种植的是富硒豆角,等到下半年,我们的富硒番薯收成,非常受欢迎。”下垌村*总支部书记邓修托介绍,曾经无人问津的丢荒田,如今成为农户眼中“香饽饽”。村里引进了广东青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村里暂承包多亩农田,种植富硒蔬菜,并为村民提供就业岗位。
“我们准备扩大产业规模,种植富硒水稻。”邓修托介绍道。在富硒产业的带动下,下垌村的土地使用率得到提升,村民“家门口”就能就业,每个月收入增加,生活幸福感更强了。
塘口镇四面环山
拥有丰富的红色资源
塘口镇桐油山
被称为“两阳革命的摇篮”
对于曾经吃过苦、挨过饿
甚至流过血的老人们而言
现今不仅有四世同堂的温馨安稳
还有*和*府的慰问关怀
这些都是构成幸福宜居生活的点滴
敬老公益行,下期继续为您讲述
稿件来源:阳江日报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