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襄阳日报
通讯员宋武勇朱宏全媒体记者张亚婷实习生李晓楠
5月26日晚,由谷城县湖北越调传承中心精心打造的湖北越调大型红色现代戏《滚灯谣》在襄阳剧院上演。该剧目以解放战争为时代背景、以谷城群众传唱的滚灯歌谣为情感载体、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湖北越调为音乐形式,唱响红色故事,展现家国情怀。本次活动由襄阳市文化和旅游局,谷城县委、县政府主办,谷城县文化和旅游局承办,是“文化襄阳·好戏大家看”年第二场惠民演出。
地方戏曲唱响红色故事
“霜呀霜降节,推呀推滚灯……”伴着一首滚灯歌谣,演员们推着大小滚灯,载歌载舞,好戏开演。
《滚灯谣》主要讲述了年11月,为支援淮海战役,设在谷城县的汉南被服所加紧为参战部队赶制过冬棉衣、棉被,在紧要关头,被服所征购的土布被土匪劫走的事件。围绕土布,代表不同立场的武家姐妹展开了明争暗斗,姐妹情深、爱恨情仇在声声滚灯谣中展开。
整场剧情跌宕起伏,紧张而富有悬念。“既有姐妹情深,又有冲突矛盾。”戏迷林先生观看演出后说,人物形象个个鲜明,故事情节环环相扣。
该剧大量融入地方文化与风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湖北越调、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滚灯舞以及谷城方音、民歌等。“谷城这片红色热土上传颂着许多革命故事。为了传播红色文化、讲好红色故事,谷城县湖北越调传承中心以谷城红色故事为题材,创作了《滚灯谣》。”谷城县湖北越调传承中心负责人王红说。
这部剧让援襄医疗队队员夏彩荷印象深刻,产生了强烈共鸣。夏彩荷医院的一名护士,也是一名退役军人,疫情暴发后,她主动请缨,勇敢逆行,“就像剧中的武小妹一样,为了国家,为了人民,必须全力以赴。”
精心排演打造精品剧目
“《滚灯谣》是近30年来剧团排演的首部湖北越调大型现代戏。”王红告诉记者,全体演职人员铆足干劲,全力把这出大戏立起来、传唱开。
《滚灯谣》于年下半年开始创作,工作人员多次前往谷城县盛土康镇采风,剧本经十余次修改后定稿。如何唱好这出戏?剧团男女老少齐上阵,能唱的唱,会翻的翻,既不能唱也不会翻的就跑过场,大家众志成城,全力以赴排好这出戏。此外,谷城县还坚持文艺院团“抱团发展”理念,邀请襄阳市艺术剧院、老河口市湖北越调传承中心等精干力量参与排演工作。
经过多次排练、反复推敲、精心打磨,年,襄阳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剧目《滚灯谣》首演暨感恩援襄医疗队专题展演活动在襄阳剧院举行。年6月,该剧入选第四届湖北艺术节展演剧目,先后在襄阳市区、谷城展演多场。
年,根据专家提出的修改意见及建议,谷城县邀请国家一级编剧、导演和作曲人对《滚灯谣》进行打磨提高,使该剧更具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
期盼古老戏种再现辉煌
湖北越调,是明代秦腔(同州梆子)传入襄河一带与当地民间音乐结合而形成的板式变化体声腔剧种,演唱以本嗓报字、假嗓行腔、尾音翻高为特点,唱腔极具个性。它与秦腔、山陕梆子关系密切,对汉剧、京剧的孕育及形成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年,湖北越调《琴房送灯》公演,是湖北越调沉寂75年后再现舞台的首个剧目。同年,湖北越调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了保护和传承好这一稀有剧种,谷城县先后成立谷城县湖北越调剧团和谷城县湖北越调传承中心。
传承好湖北越调,离不开人才培养、剧目创新、剧种传承。近年来,剧团创作排演了《打金枝》《包公跪嫂》《贺后骂殿》等多部传统和现代剧目。“年,我们招收了20名学生送至湖北艺术职业学院定向委培,将有力解决戏曲人才缺乏问题。”王红说,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剧团演职人员的劲头更足了。
王红说,希望随着《滚灯谣》等越来越多精品剧目的上演,湖北越调这一古老戏种可以走向全国、再现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