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下午,由北京京和文旅发展研究院推出的全新品牌活动“京和大讲堂”第一讲,诚挚邀请到了中国文物学会会长、原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进行了题为《文化的力量:让文化遗产资源活起来》的主旨演讲,以亲身实践讲述文化的力量,讲述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民生的紧密联系,回应当前关于文化遗产保护与活化的热点议题。观众纷纷赞许,奉为精神食粮。言之有范将实录全篇分为上下篇,以下为演讲实录下篇,悉数奉上,以飨读者。
公众参与是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力量公众参与是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力量,文化遗产保护不仅是文物工作者的责任,更是每一个普通人需要守望的精神家园。每一处遗址所揭示出的灿烂的文化以及所出土的珍贵文物和这座村庄的历史以及居住的村民都可能存在亲缘、血缘、法缘以及地缘的关系。因此,那种认为文化遗产保护是部门行业系统的工作,和农村老百姓没有关系的想法是大错特错的。其实老百姓对于家乡故土,对于我们祖先的创造是非常珍惜的。这里给大家讲述四个故事,感受全民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作用及重大力量。
故事一:十万百姓搬离大明宫遗址
盛唐时期,大明宫是中国的政治中心。但是在唐朝末年大明宫被烧毁,慢慢地就沦为一片荒凉的土地。上个世纪40年代,黄泛区的老百姓生活不下去了,便从河南逃荒要饭向西走,由于到了西安没有本钱进城,便在北边这片荒凉的土地,即今天的大明宫遗址上,安营井田生活下来,慢慢越聚越多居住了十万人。
大明宫遗址很大,相当于北京故宫的四倍。年,大明宫遗址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因此不能进行城市建设。但上面居住的十万人要生存,而且人们生活非常艰苦,几十户居民在胡同口一个卫生间,几户居民一个水龙头,而且遗址里面人们的收入与遗址外面的收入差距也越来越大。年,大明宫最大的宫殿——含元殿遗址得到了保护,保护工程结束验收时,西安市领导查验后非常满意,同时也被盛唐时期的宏大建筑所震撼,并萌生了开发旅游的想法。但是当时这个地方聚居着四分之一以上的棚户区。由此,西安市领导便提出和国家文物局合作,西安市负责拆迁,国家文物局负责遗址的发掘和保护,把大明宫遗址建成一个开放的地区。
图片来源于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后来经由认真研讨,我们建议把大明宫遗址打造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并获得了市领导的赞同。因此,我们便对3.2平方公里的大明宫遗址与周围19.6平方公里的范围进行统一规划并设计图纸。在之后的十个月时间里,拆除了覆盖在大明宫遗址上的三百五十万平方米的建筑。同时,由于大明宫遗址就是宫殿区,而非居住区,而且居民在上面居住生活非常困难,便需要疏散当地的百姓。后来,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十万老百姓离开了大明宫遗址。
更令人感动的是,当时五个拆迁办公室全都被铺满了居民的感谢信和奖状。人们发自内心的感谢政府,因为在保护文化遗产的同时,注重了他们的生存以及生活质量的改善。年,大明宫遗址公园正式开园。直到今天,大明宫遗址公园已经建成十几年了。回顾总结起来,我的体会就是这项工作“有五得而无一失”。
第一得,考古遗址得到了全面的保护。公园每天都有专人管理,盗掘现象及违法建设现象都大大减少;第二得,城市获得了一个大型的充满文化气息的公园。城市需要这样的公园,不能都被高楼大厦铺满;第三得,老百姓得到了真正的实惠,十万老百姓在遗址附近得到了安置,生活质量大大提高。第四得,经济得到了促进。大明宫遗址公园建成以后,周边地区人们乐于在这个环境优美的地方进行文化和经济建设,所以形成了一个大明宫遗址经济圈;第五得,西安传统文化得到了彰显。人们通过遗址公园能够清晰地感受到这些13朝古都积淀的代表西安的历史文化传统。
所以大明宫遗址的建设给我印象很深,我们需要这样的城市文化的力量。因此,在后来我们又召开了大遗址保护的高峰论坛,呼吁各地有遗址的城市将遗址建成像公园一般美丽。此次会议以后,全国各地有多个考古遗址公园在建设,而过去那些杂乱无章的遗址在今天也得到了保护和展示。
故事二:陕西宝鸡村民先后主动上交多件青铜器
年1月19号,陕西宝鸡梅县杨家村的五个农民在生产劳动中取土的时候发现了一个洞,发现里面藏着青铜器。于是他们停下手里的活计,经过商量后他们觉得这是我们祖先的东西,应该把它保护起来交给国家。于是他们守护了现场并报告了文物部门。文物部门来了以后通过考古发掘从洞里面取出了27件青铜器,件件都是国宝级文物。
在这些文物获得有效保护的几个月以后,我们把这五个农民和他们保护下的青铜器一同接到了北京参加在中华世纪坛举办的中国宝鸡21世纪重大考古发现的首展并邀请他们为活动剪彩,并感谢他们抢救了文物。等他们回去以后这一消息不胫而走,农民对文物保护的热情被极大鼓舞。后来,奇迹再次发生了!就在年至年这四年间,陕西宝鸡又出现了11批农民在生产劳动取土时发现了以青铜器为主的文物并主动上交国家,仅青铜器就多件。后来,我们同样把这11批农民又接到了北京参加在首都博物馆召开的陕西宝鸡农民保护文化遗产成果展。
会展期间,农民说我们在自家房子挖出文物上交国家后,政府说要表示感谢,把青铜器取走后给修房子,结果等了一年也没人来修房子。随后,我们便赶快叫办公室跟当地联系,督促当地政府帮助农民修房子,兑现承诺。农民朋友们知道青铜器再值钱再贵重是国家的,要主动上交。政府说要修房子就不能让农民朋友们等。后来便帮助农民朋友们把房子修好了,并在人民大会堂召开了表彰大会,向农民颁发证书和奖金。全国的文物工作者代表向他们致与敬意,非常感人!
故事三:名贵州侗族小伙子拼死抢救风雨桥
年7月20号,在贵州黎平县的地平乡的一个侗族山村有祖先留下的一座风雨桥,风雨桥距离水面有十米多高。一天下午下大雨,上游的雨水一浪一浪滚过来,风雨桥就开始摇摇欲坠了。当时村里面怕这个桥倒塌,就用绳子和铁丝来加固,但是根本无济于事。一个巨浪打来,风雨桥就轰然倒塌了。但就这个塔桥倒塌的时刻,在场的名侗族的小伙子纷纷跃入了洪水,拼死打捞风雨桥的构件,从上游贵州一直打捞到下游的广西,沿途村庄的村民也把上面飘下来的这些构件收藏起来。因为他们觉得,“我们家乡不能没有风雨桥啊”。
之后,政府组织力量用十多天的时间把他们抢救下的风雨桥构件运回了地平县,结果28根大木构件一根都没有少。73%的风雨桥构建又回到了家乡,也因此风雨桥才有可能得以重建。当记者采访这个村里的老人的时候,问到为什么这个桥倒塌的时候,即便没有人组织,这些孩子们也要纷纷跃入洪水抢救并因此还负了伤。老年人说:风雨桥就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他们从小就在风雨桥上长大,听老人讲故事,做作业,包括行歌坐月唱侗族大歌《花桥传万代》。风雨桥是他们生命的一部分,风雨桥遇到任何困难他们都会挺身而出。我想只有我们的老百姓和他们家乡的文化遗产有这样的血肉联系,文化遗产才会更安全。所以我们拨款把风雨桥进行了重建,重建竣工那天,十里八乡的老百姓像过年一样载歌载舞。
故事四:爱北京城捐城墙砖活动
年,北京火车站要开南站房。结果一调查南站房还有一片还没有拆除的1.3公里长的城墙,便想在这里建立明城墙遗址公园,而这需要大量的城墙砖。我们想到,年建北京站时候的一些工棚后来都成了户居民的一个棚户区,而棚户区内有许多之前用做修地铁和盖防空洞的城墙砖被居民用来盖小厨房以及小棚子等设施。于是我们便进行整治,呼吁群众把城墙亮出来,就发动了一场叫“爱北京城捐城墙砖”的活动。在媒体进行宣传以后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图片来源于unsplash于是,大街小巷的人便开始把他们的小棚子、小厨房拆掉,把城墙砖交我们用于明清明城墙遗址修复,几十万块城墙砖回到了原处。有一位叫马忠成的老先生带着他的儿子和孙子非常有仪式感的把他们家的城墙砖送到了遗址原处。有的从通州驮着两块城墙砖走了几十公里把城墙砖送到原处。徐悲鸿先生的夫人——当时近80岁高龄的廖静文女士也参加了捐城墙砖活动,还有很多市民冒着最严寒的季节来到现场。这表明人们对于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后来,北京市文物局把城墙砖都用在了今天的城墙遗址公园的建设上,明城墙遗址公园也成为了北京城市中心的一个开放公园。可以说是古都风貌保护文化遗产的一次壮举。
讲好中国故事,各个城市都在努力今天,很多城市都在努力保护文化遗产,使他们发挥文化的力量。
福州市三坊七巷。三坊七巷目前已经得到保护,当时三坊七巷当时已经交给了开发商,开发商开发这片土地时已经拆除了一坊两巷,福州市民就纷纷写信到国家工务局,建议把三坊七巷保护下来,因为这是福州市的根和魂,应该重视。当时我们进行踏勘后了解到它能够改善人们现实的生活。所以开始修复三坊七巷的一些古戏台、古建筑以及水榭戏台等古建筑,恢复其原有功能。三坊七巷有九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包括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在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后,开发商开始退出,三坊七巷得到了整体保护,并逐步恢复它的面貌。
在此基础上,福州三坊七巷公布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第一批历史化名城。挂牌以后大量的民族博物馆、非物质遗产博物馆得以建设开放。一年之后,三坊七巷社区博物馆作为中国南方的第一个社区博物馆挂牌。今天,三坊七巷已成为福州的城市名片,也成为城市的重要文化旅游目的地。一个历史街区的保护,实际上带动了城市文化的彰显和弘扬。
浙江安吉生态博物馆。浙江安吉是一个环境非常优美的地方,也是浙江当地历史最悠久的地方。这里有多万亩的大竹海,有十多万亩的水系源源不断的给这些植物提供优良的生态环境。因此,安吉生态博物馆建设理念不是建一个高大的管舍,而是结合19个村庄的传统特色进行综合打造。包括茶文化陈列馆、竹文化陈列馆、非物质遗产陈列馆,对这些文物古迹进行文化线路项目的综合开发,充分发挥各个村庄的能量。比如采摘茶、竹子制品的音乐会、造纸作坊、日常炒茶、做年糕等等,充分把握每个村庄自己的特色,把当地老百姓动员起来,为自己家乡的建设,为自己生活的改善不懈努力。经过几年的努力,安吉生态博物馆正式揭牌,并成为了响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号召的一个典范。
北京首钢集团。首钢集团最初开始停止生产是为了亚运会的举办。在首钢停产前我曾经三次去首钢调研,并把首钢的老工业区作为工业遗产整体保护写进了全国政协的提案。后来北京市便把首钢作为整体的工业遗产进行保护,形成工业遗产园区。首先是对28根大烟囱高炉进行保护,并通过保护和合理利用把它变成一个工业遗产公园。同时,通过景观改造提升,首钢成为了许多大型发布会及展览会的发布地。特别是当冬奥组委会进驻首钢以后,给首钢带来了无限活力。高台滑雪场馆、大跳台等冬奥遗产得以有效保留与合理利用,未来将成为各种文化活动和休闲活动的集散地。首钢集团成功地将工业遗产有效保护起来,并把它融入现代生活的各个方面,这是值得许多地方学习借鉴的。我相信,将来首钢每天的接待量将会超过故宫。五百年历史看故宫,年历史看首钢。未来的首钢,一定会成为北京城市形象的一个典范。
创新宣传,才能有本事讲好中国故事中华文明具有0年的历史,但是直到现在,还有很多人不知道中国有0年的文明。因此,如何讲好中国的故事,传播中国智慧,将是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开发需要不断探索的命题。我们不仅要有本事做好中国的事情,还要有本事讲好中国的故事。这就需要不断创新传统文化遗产的宣传方式,以全新的理念诠释传统文化。
充分借助影视的力量。故宫博物院的一个片子《我在故宫修文物》,推出以后有万的收视率。我们和中央电视台共同策划的《国家宝藏》,让一座座博物馆走向了人们的生活。我们和北京电视台出品的《上新了故宫》,把故宫研发的一万一千九百种文化产品走进了千家万户。通过多种形式进行传播,扩大媒体声量。比如,和北京电视台合作的节目,通过拍摄12集片子,我们走进了首钢,走进了,走进了北京中轴线,走进了故宫,走进了天坛,走进了明城墙遗址公园,走进了什刹海地区,走进了京城水系,走进了运河遗址,走进了菜市口拆迁区,走进了美术馆后街四合院住宅,走进了史家胡同,走进了古建筑蜘蛛寺,走进了模范书局等多处文化遗产,通过走进去,来谈今天的城市文化建设和传统文化保护,取得非常好的宣传效果。
后来又推出《万里走单骑》节目,我们组成了一个布鞋男团,我和小伙伴们每星期走一处世界遗产,通过12期节目,探寻杭州良渚古城遗址、厦门鼓浪屿、福建土楼、湘西老司城等12处“隐秘而又伟大”的文明传承地,每一期都将带来别样的惊喜。通过节目来探讨这些文化遗产所面临的迫切问题,比如福建土楼。福建土楼是世界规模最大的土建筑群,是世界保护遗产。
那么,一个可以居住-人的大型土楼如何保护?今天面对旅游者的蜂拥而至,如何开展文化旅游?如何用传统工技术和传统材料对土楼进行维修?通过节目来让大家共同探讨这些问题。通过这样一个节目,我们一共走了12周,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后来,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团中央、广电总局以及清华大学社科院等单位的支持下,我们又推出了第二季,走进了隋唐洛阳城、景德镇御窑遗址、大足石刻、武夷山、古蜀国遗址、庐山、扬州大运河、北京中轴线、故宫等12个地点,最后在参加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下结束了第二季。
讲好北京中轴线的前世今生。从第三季开始,我们将聚焦于北京中轴线,讲述它的前世今生。北京有一条清晰的传统中轴线,从永帝门到钟鼓楼7.8公里长。在这条中轴线上,百年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今天重新审视中轴线上的古建筑群,基本还完整。中轴线两侧对称的格局也基本存在。11年前,我写了关于推动北京传统中轴线申报世界遗产的提案,主要讲述中轴线申报世界遗产的可能性和意义。
图片来源于unsplash7.8公里的中轴线,从永定门到钟鼓楼。从永定门向北0米是北京生态最好的一片区域,有三百万平方米的高品质园林,这样的树木是在城市大都市里是非常难得的。再往前从天桥到正阳门的0米上,上百年来是商品经济活跃的地方,前门大街仍然是今天北京内城的三大商业中心之一。再从正阳门往前走到故宫午门的0米呈现的是政治面貌,包括人民大会堂、革命历史博物馆、人民英雄纪念碑以及毛主席纪念堂。同时一些新的建设也在突出中轴线的地位。再往前0米就是过去的紫禁城,包括故宫和景山两个大型文化机构,所呈现出的文化面貌独一无二。再往前从景山北门到钟鼓楼的0米,是过去商业街以及人民居住的环境,包括这个东面南北锣鼓巷和西面的什刹海地区。总而言之,中轴线应该是北京城市古都风貌的脊梁,尤其是紫禁城。
把壮美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给下一个年。过去,我有幸参加了故宫博物院的一些保护工作。年到年,我在北京市文物局工作,当时看到一些惨不忍睹的景观。故宫外侧52米宽的和城墙中间有多户居民,20多个单位居民是故宫的家族,还有很多是为故宫修缮文物的公司。两侧单位居民向筒子河排放污水的管道有条,两侧单位居民倾倒的垃圾已经堆到了水面,筒子河的水质严重污染。当时北京市文物局就喊出一个口号:要把一个壮美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给21世纪。后来通过媒体宣传及专家呼吁,开启了三年的整治搬迁活动,最后在20世纪到来之前,筒子河变得碧波荡漾。
年,我在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工作时最担心的一件事就是大体建筑、大规模建筑群侵入到故宫的核心景观以及中轴线景观里,当时北京市政府采取了两项措施:一是把可能产生大体量建筑及大规模建筑群项目移到四环路附近。于是在西四环建了中关村西区,在东四环建了CBD;二是在故宫和天坛世界遗产周边建设控制地带。绿色管控地区不能建设高楼大厦,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扩大到33片历史文化保护区。年我到故宫博物院工作,继续进行了三年环境整治。
环境整治前,我们喊出一个口号:要把一个壮美的紫禁城完整的交给下一个年。通过室内12项的整治,故宫终于实现了人们走进去看到的只有传统建筑,而没有那些影响安全影响环境的现代建筑。故宫的开放面积因此扩大,年的开放面积第一次突破了50%,年达到了65%,年达到了76%。三年大整治带来了三年大开放,年故宫开放面积突破了80%。过去很多的非开放区今天变成了展区、展馆和展场。现在,每天数以万计的中外观众走进故宫博物馆,我相信他们一定会感受到它如此之壮美,如此之有尊严,如此之健康。年的12月8号,紫禁城迎来它的岁生日,我们都格外的兴奋,通过我们和社会的共同努力,我们终于把一个壮美的紫禁城完整的交给了下一个年。这就是我想讲的关于文化的力量的一些故事。
问答互动最后,北京京和文旅发展研究院范周院长代表观众与单霁翔院长进行了问答互动,主要回答了以下两个问题。
范周:在近期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出台的背景下,文化数字化方面可以有哪些方面的发展,另外博物馆行业有哪些发展的新趋势与新机遇?
单霁翔:数字化在博物馆应用方面有非常大的空间和潜力。比如故宫博物院最初就进行了网站建设和网上展览。因为故宫参观人数过多,年已经突破了0万人次,通过数字化技术可以实现他们对于故宫文化的了解。同时我们还加强了数据库建设,年实现了件套文物的数字图片库建设并上传到网站,有效满足受众的文化需求。可以说,文化数字化建设和博物馆的数字化应用是一个这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范周:文化遗址资源在保护过程中,特别是离普通公众距离感相对较大的考古遗址资源的挖掘保护,如何更好地发挥好公众参与的作用,共同致力于保护文化遗产资源?
单霁翔:其实,我这些年工作感触最深的就是文化遗址的保护要走进人民大众。因为只有人们尊重文化遗产,认同文化遗产对于现实生活的价值,人们才会倾心保护这些文化遗产,文化遗产才会有尊严。当地政府也才会更加注重文化遗产的保护,并把它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重要力量。所以,我认为文化遗产应该更多地走进人们的现实生活,让收藏在故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
来源:北京京和文旅发展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