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年12月,我国的总人口数量已经超过了14亿人口。虽然,印度的人口增长很快,但截至目前,我国仍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在14亿总人口中,大约有7.75亿属于各种领域的就业人口,其余则是老人、儿童和学生等非就业人员。那么,在我国庞大的总人口中,每月收入超过1万元的人,到底有多少人呢?今天,我们就聊聊这个问题。
一直以来,在各种社交媒体和网络上,充斥着大量的炫富内容。似乎不仅仅是月入过万,即便是年入百万,也不是什么问题。认真的说,真正能够月入过万的人群其实并不算多。首先,我们看一下我国统计的平均工资水平:年,我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平均年薪是元,平均月薪是元。城镇私营单位在岗职工社会平均工资是元,平均月工资是元。
我国总计有7.75亿劳动人口,其余的则是老人、学生和儿童等非劳动人口。在7.75亿劳动人口中,大约有4.5亿在城市工作,3.2亿生活在农村。由此可见,我国各个领域的工资标准差距很大。例如技术性比较强的工作,例如程序员等,工资水平相对比较高。例如那些专业性比较低的工作,工资收入则相对低了很多。除了工作领域和岗位的差别,还有就是城市的差别。我国的城市规模,分为一线城市、二线城市、三城市、四线城市、五线城市等等。其中,城市之间的规模差距很大,薪资待遇的差别也非常巨大。
在一线城市,月收入过万,并不是过分困难的事情。但是,在五线城市或者普通的县城,想月入过万,则相对难得多。我们看一下有关部门的统计,北上广深是我国主要的一线城市。按照年统计的数字,北京市和上海市的上班族中,月薪超过1万元的人群,仅仅占了全部就业人员的35%左右。深圳市的上班族中,月薪过万的人群,仅仅占了26%左右。
至于广州、杭州、苏州等几个城市,都在20%以下。至于其他的省会城市或者二线城市,月入过万的比例更小。我们一上海市为例子,年,上海市的平均工资为元。如果在上海市的收入过万,其实已经超过了平均数。作者曾经在上海工作,也有一部分同学和朋友在上海工作。在他们中间,有月入几万的,但也有那些月入七八千的,而且后者居多。我们需要考虑另一个问题,那就是生活成本。例如在一线城市,月收入过万,其实仅仅能够满足基本生活而已,生活质量并不比五线城市月入三四千的人群好多少。
与之相反,如果在五线城市或者县城,能够月入过万,那么,已经成功进入了高收入人群了。按照上文的比例,在北上广深等几个一线城市,真正能够月入过万的人群,也占少数,最多不超过40%。在其他二三线城市,这个比例肯定还会下降。例如在武汉、长沙、西安、郑州等中西部地区的省会城市,很多企业的中层管理者,才能达到月入上万的水平,很多基层员工都是几千元。还有就是那些小企业、小公司的经营者,比上班强一点,但利润根本没有想象中那么多。
我们看一下另一组数据,统计了年各个阶段的收入比例。每月收入元以下的人群,占了38%,生活中农村或者小城市。每月收入元到元的人群,占了46%,几乎占了一半,属于主力群体,基本上生活中二三线城市。每月收入元到1万元的人群,占了13%,生活在一二线城市居多。真正月入上万的群体,仅仅占了3%左右,生活在一线城市居多。当然,一些个体经营者,可能不在这个统计之内。
平均各个城市的情况,在我国7.75亿劳动人口中,每月工资超过1万元的人群,可能不到10%。因为在内陆地区,这一比例并不大,沿海地区的情况好一些,但并不是中坚力量。因此,我国每月工资超过1万元的人群,最多只有多万。这个数字看上去并不小,但是分散到全国各个大小城市和乡镇以后。其实,每个地区的数量并不大。在我们身边,经常出现各式各样的炫富行为。其实,只有两种可能,第一属于商业炒作,为了自身的需要。
第二,则是刻意的炫耀。由于很多人的收入都处在几千元的水平,对高收入人群格外上心,因此,出现了身边都是月薪上万的假象。按照国外的标准,较高收入的人群,属于中产阶层,或者说小康之家。在我们的邻国日本,出现了两极分化的情况。日本全国的就业人口中,低收入人群大约占了30%,高收入人群大约占10%,中等收入的中产阶层,几乎占了60%,属于日本社会的主体力量。在我国,中高收入人群,最多不会超过20%。
不过,我国还处在快速发展阶段,经济增长的速度远超周边其他国家。随着经济水平的上涨,工资收入也会上涨。中产阶层的数量多少,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大环境的稳定性。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如果提高自身的能力,让自己变得更加值钱,才是最重要的。因为很多80后,都会面临中年危机和中产焦虑。在其他国家,基本上也是这种情况。对于90后、00后来说,随着年龄和工作时间的增长,自己也会面临前辈们曾经面临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