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生活涉及到方方面面
从吃饭到出行
丝丝缕缕
都彰显着人们的素养
文明就餐
家中用餐
专人专筷不混用,宝宝餐食勿轻尝
在准备阶段,应事先将餐具洗净、消毒备用。
凉菜应事先拌好,不要在饭桌上现吃现拌。汤盆、米饭盆中事先放好专门的公用餐具再端上桌。此外,每个家庭成员应有自己的碗、筷子、勺子、水杯等餐具,并在外形或颜色上易于辨别。
在就餐阶段,一方面要践行分餐,把做好的饭菜直接分到家庭成员的盘子或碗中。另一方面,每个人要自觉使用自己的餐具吃饭,使用公筷公勺夹盛食物。
需要指出的是,有孩子的家庭应鼓励孩子尽早独立进食。喂养不能独立进食的婴幼儿时,家长或监护人不可用嘴尝试孩子食物、帮助孩子咀嚼食物、口对口喂食、与孩子共用餐具等。
餐馆就餐
公筷公勺避碗碟,生料专用单独放
餐馆就餐时,提倡带上自己的筷子和勺子,把餐馆的餐具作为公筷公勺使用。
若要使用餐馆的餐具,应主动要求在每个盛食物的容器中配备公筷公勺,并根据颜色、长短、形状或材质等进行区分。
公筷应放在筷架上,不应放在个人使用的碗碟上。尤其在吃火锅或必须在餐桌现场熟制的菜品时,应提供“生料专用公筷”。
分餐制可以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每个人一双公筷一双私筷,另一种是每份菜盘边摆上公筷或公勺。汤盆里要放上公勺,喝汤用公勺舀到自己的小汤碗里,舀汤时不要让公勺触碰到自己的碗筷,使用完后立即还原公勺。
途中饮食
餐饮能量密度高,勤于洗手护健康
在公交、地铁或火车等公共交通工具上,应尽量少吃或不吃食物,以防范可能出现的疾病感染。
旅客乘坐超过8小时的长途航班时,应减少进食和饮水次数,缩短进食和饮水的时间。
首选能量密度高、大小恰好能一次性放进口中的独立包装颗粒状、块状食品,如巧克力、糖果、坚果等。饮品可以选择含葡萄糖和矿物质元素的饮料,如运动饮料等。此外,在进餐、饮水前后务必做好手部清洁。
食物打包
吃饭光盘不浪费,打包分类要记牢
打包剩菜,安全第一。要注意生熟食蔬菜、凉拌菜、“围边菜”不宜打包。
蔬菜放置时间久,亚硝酸盐含量会大大增加;凉拌菜一般在上桌前已经在常温下放置了一段时间,经食用又会受到口腔细菌的污染,尤其是生鱼片、豆制品等高蛋白质食物,若打包后处理不当,食之可能引起食源性疾病。“围边菜”一般以蔬菜、水果加工成花边或装饰品,大多与鱼、肉等混放,故仅供欣赏,不宜食用。
食物打包也有正确姿势。首先,打包剩菜应使用清洁的餐具。其次,打包应分门别类,做到荤与素、干与湿、鱼与肉分开盛装,冷与热分开。最后,打包剩菜可“合并同类项”,食材应尽可能类同,色味相差较大的菜式不能混合,以尽量保存菜品原有风味。
打包后的食物应尽快放进冰箱冷藏室,熟食不要等凉透再放入冰箱冷藏。剩菜存放时间不宜过长,以不隔餐为宜,最好不超过5—6个小时。从冰箱取出的打包剩菜,确认感官无异常后,应将大块食物改刀成小块,再次烧熟煮透后食用。
残渣处理
分置器具创意多,餐桌弃物有序丢
无论在何处就餐,进餐时产生食物残渣是不可避免的。食物残渣应置于专用的骨碟或垃圾桶内,避免直接放于桌上或与食物混放。
目前市场上已有大量餐桌弃物集盛器、带垃圾桶餐桌等商品。无单独器具时,用完的牛奶盒等也可以化身为餐桌垃圾桶,用以分置不同的食物垃圾。
文明旅游
1
维护环境卫生
不随地吐痰和口香糖,不乱扔废弃物,不在禁烟场所吸烟。
2
遵守公共秩序
不喧哗吵闹,排队遵守秩序,不并行挡道,不在公众场所高声交谈。
3
保护生态环境
不踩踏绿地,不摘折花木和果实,不追捉、投打、乱喂动物。
4
保护文物古迹
不在文物古迹上涂刻,不攀爬触摸文物,拍照摄像遵守规定。
5
爱惜公共设施
不污损客房用品,不损坏公用设施,不贪占小便宜,节约用水用电,用餐不浪费。
6
尊重别人权利
不强行和外宾合影,不对着别人打喷嚏,不长期占用公共设施,尊重服务人员的劳动,尊重各民族宗教习俗。
7
讲究以礼待人
不在公共场所袒胸赤膊;礼让老幼病残,礼让女士;不讲粗话。
8
提倡健康娱乐
不参与封建迷信活动,拒绝黄、赌、毒。
9
注重旅游安全
疫情尚未结束,参与各类旅游活动时,一定要做好防护准备。了解目的地天气、卫生和社会治安等情况,准备好相关出游证件、物品,谨慎选择高风险旅游项目。老人、小孩或身体不适者,要清楚自己的身体状况,量力而行。患有慢性疾病的游客,应如实向旅行社告知其健康状况。建议购买旅游意外保险,以防万一。
文明出行
各行其道切勿随意穿插
不要随意横穿马路翻越栏杆
开车出行不要乱停乱放
礼让行人拒绝疲劳驾驶
遵守交通规则切忌闯红灯、随意变道
随车携带驾驶证和行驶证
过马路时要小心不要低头玩手机
文明无小事
一起行动
让文明始于心、落于行!
来源:中国文明网、顺义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