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儿时的记忆中,一碗米粉蒸肉可以馋上一年。
(一)
蒸肉的三大要件是米粉、猪肉和土碗。
水稻对于人类的贡献是不言而喻的。年,中美联合考古队在湖南道县考古发现,人类栽培水稻的历史,距今约年以上。湖南澧县的城头山遗址和湖北屈家岭遗址文化足以证明,在史前文明的年代,人类一直在为吃饭生存而斗争。水稻的繁育也经历了曲折的过程,袁隆平院士的杂交水稻系列,解决了20亿以上人口的温饱问题。现在,我们受过度使用农药化肥和环境污染影响,水稻品质又面临更新换代问题了。
在手工制陶方面,最早也有年的历史。从仰韶文化中的半坡遗址看到了彩陶,从龙山文化中看到了黑陶,至于秦兵马俑、唐三彩和宋明官窑,都是家喻户晓的事情了。最近听说有人在姚河重开窑厂,是件很了不起的事情。
从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遗址中,可以看到陶猪的形象,说明猪的驯化也有几千年的历史。南方人民特别喜欢养猪吃猪肉,六畜兴旺中六畜马牛羊鸡狗猪就包括有猪。我国现存有72种猪种,如不很好地采取措施保护,一些黑猪种有可能灭失。日本人就很看重他们的鹿儿岛黑猪,那肉质的外形跟雪花般的神户牛肉有一比,很少能弄到这猪种。
(二)
说起蒸肉制作,山民们千百年来都是这样的传统做法。选取猪后臀肉(现在人不喜肥腻就选择整齐的五花肉),切成刀宽背厚的长条,用少许食盐、酱油和米粉子、酱等拌匀,一块一块地排在土碗里(俗称盖碗子,一碗刚好可以排列10-12块),肉皮朝向碗底。碗中间放点南瓜、红薯之类的待蒸好翻转过来作为垫底,也可不放。放入预备好的蒸笼里蒸上个把多小时即可。
为什么一定要选择土碗和大蒸笼呢?土碗蒸好后翻过来扣在兰花碗里,端上桌揭开后一直是热气腾腾的,保温效果好。在未揭开之前摆放在桌上也很好看,排列整齐,看上去有点像元宝。大蒸笼选择那种香樟木片围成的圈和楠竹编织做成的盖,蒸出来的肉菜都带有木竹香味,很难得。
蒸肉做得好吃,还在于肉好和酱好。饥饿贫穷的年代,猪肥肉块大是个评判标准,主人舍得拿来招待客人。现在讲究夹层瘦肉,黑猪的肉质更好。做酱的手艺,要看女主人的功底了。